作者:高韬
1、虚报居住地。一些生活在二三线城市的老师为了虚荣,在向外界介绍自己的居住地时,往往说成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发达地区的老师。这点可把其手机号放在“google”搜一下即可找到号码所在地。
2、一人能讲几十门课程。这样的老师基本都讲不好,即无深度又无广度,而且大多为他人代劳制作的课程,少有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般这样的老师课时较短,一般半天或一天居多,因为“无话可说”。一般来说一门课能连讲六天以上的讲师才有一定的平。
3、互动过度。互动在企业培训中必不可少,可以活跃气氛,增加情趣,提高授课质量。但是互动过多则是偷工减料,投机取巧的把戏。互动太多了,老师可以处在半休息状态,让学员说与做,时间很快就会过去,到头来学到东西甚少,而学员却难以察觉,受训企业也认为效果不错,自欺欺人。其实,企业培训真正的目的是学,而不是玩。企业花了大价钱,没学到真功夫,换来的是一场又一场“欢乐总动员”。
4、课题钻空子。一些讲师的课题往往喜欢用“****与*****”或“基于**的***”的形式。这也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一般来说,一位讲师往往能讲一个课题,但是为了扩大授课范围和授课机会,往往以其本课为中心向其它领域扩展,比如人力资源的可扩到营销,推销的扩到品牌。其实这样课题让人不难发现是两个题,又是在一天来讲,你想能讲好吗?
5、喜欢为自己贴金。一些讲师在授课中时常把名企、名案、名人说成与自已有关,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光彩事情或经历移花接木到自己身上。让学员产生敬意,这位老师真了不起。有些段子已经被培训界的老师又烂了。
6、错案当正理讲。一些讲师出于应合学员的动机,常把错事当正确来讲,这点很误导也误人子弟,只为眼前的利益。
7、独创**学说/大法/模式。一般的讲师深度不够,绝对不能称得上专家学者,更难提为一流专家学者,想在学术上发明某个学说,可以被永久写入教课书中的理论,并非易事。但现实中,标榜首创独创**学说/大法/模式的现象满天飞。这点认别也简单,查看他在一线报刊上发表过几篇文章即可,有时还是需要真正的专业人士把关为好,企业客户和学员一般无知。出书不算数,因为能用钱解决的事就有问题。
7+1、出书立传。国内的出版界混浊得像其它行业一样,是市场经济学成熟的表现。表现在培训讲师出书主面也是。靠出版几本书为自己脸上贴金的老师很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书少之又少。本人常常收到各大小出版社和书商的电话或电邮,请求出书,而且相当一部分可以在现成书稿上署名即可,当然得花银子了。我已有尽十年不怎么买书了,特别是管理类的书,因为文化垃圾太多。早就立志只写文章不出书了,也算是对不满现实的一种无情对抗吧。
7+2、硬汉讲师。一些培训讲师总是习惯于表述自己授课量极多,每年200多天的课时,甚至海口为一年光给航空公司的机票钱就有二十多万。你信吗?讲师全国各地跑是不假,但是从甲地到乙地一般得占用一天时间,按“2+1”方式,即2天上课1天在路上计算,全年就得300天,马不停蹄一年不回家。还有一年中几个企业必休的法定大假期:30多天,有时企业还常灵活调整周六日集中放假,天数会更多,不能上课。360天几乎都被占满了。 能有如此体力的老师真是铁汉硬汉,讲师既拼脑力又拼体力,是投入身心较大的职业,但有如此强大体能的讲师是不存在的,除非他们不是人,是铁人,我一直怀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再说了,这样的连续作战哪里有时间学习进步?课程质量何以保证?
待续。。。
高韬———————————————————————————————————
* 国际品牌协会评审
* 福布斯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 价值中国最具影响力百强专家
* 中国管理创新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特邀教授
* 想分享他十五余年及未来智慧吗?尽在“品牌之上”“创新之上”“服务之上”课程
—————————————————————————————————————
联络高韬老师:13503116250
qq: 239-639-1349
微信:igaotao
高韬百科—————————————————————————————————
高韬,是形容词,喻意高超的韬略,更是人名。当“高韬”与“品牌”结合,即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滋生非凡的课程《品牌之上》。品牌帝、创新控、爱学习、擅家务、重品味,游走于课堂与厨房之间,你身边靠谱的品牌、创新和服务“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