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笔刻印版的《冰鉴》一书的末尾,有这样一些文字:
“余家有冰鉴七篇,不著撰人姓名,宛似一子,世无刻本,恐其湮没也”。
落款署名为“南海吴荣光荷屋氏”,又题名“香山曾大经纶阁氏书”。
落款时间是“道光己丑年仲春”。
上文中的“南海吴荣光荷屋氏”,即吴荣光,为清代诗人、书法家。生于1773年,卒于1843年。原名燎光,字殿垣,一字伯荣,号荷屋、可庵,别署拜经老人、白云山人,南海人。可见,此毛笔刻印版的《冰鉴》应该是吴荣光先生的版权,作者应该是佚名。
若推算一下,道光己丑年仲春是公元1829年,曾国藩才l8岁,尚未科举,亦未到京,故此,此奇书绝非少年曾国藩所为。而曾国藩名闻天下,是五十岁以后的事了。
“南怀瑾先生推崇曾国藩十三套本领,《冰鉴》是其一”的说法看来有误。
《冰鉴》奇书的作者说是曾国藩,实为不妥,应该是沿袭俗论而已。
目前,在大陆市面上印刷传播的不同版本的《冰鉴》,皆署名为曾国藩,看来此的确为世俗误传。
《列子·说符》中有云“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揭示了学者治学的途径。做学问应该定位准确,博而有约,立足专一,才能够精进。
《大学》中有云“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同样告诫学者研究学问要像加工骨器一样,不断切磋;修炼自己要像打磨美玉一样,反复琢磨。
在此,我院将上述文字对外公布,以正视听,以免误导网友沿袭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