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央网信办顾问仲昭川的《互联网哲学》。
生存是回归之旅。
互联网时代的终极使命,是达成在大同环境下的自然生存状态。
普世价值不再是内容和方式的争论,而是互联网精神的具体化。
意识上,恢复没有规则教条、无需选择思想、无是无非的空净。
物质上,进入没有战争、贫困、污染、欺骗、抢劫的平凡世界。
被人类共同接受的互联网价值体系,已注定更新并超越西方价值体系,只是时间问题。
呵呵,这更像一个童话。但是,童话有意义。对于人类,意义决定价值。而不是相反。
价值只是诱饵,意义才是砝码。
曾几何时,东西两种文明在太极图里平衡旋转,衍生出世界上汉唐和罗马两大帝国。
但是,东方社会对勇气、正直等优秀人性的屠灭,西方社会对中正、平衡等东方思维的吸纳,导致了文明的不平衡。释迦牟尼“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个体意识,也被植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这种个人主义,在东方社会里反而不见踪迹。
西方进步的更大原因,是对中世纪迫害与屠杀的恐惧。他们时刻不忘教训,随时保持独立人格和反抗精神,以防微杜渐、悬梁刺股的方式,避免重蹈覆辙。
历史证明:东西方文明不足以互相挽救。西方人可能发现了这一点,一直在自救。
互联网便是他们自救的产物。如果没有五十年代末苏联和美国的冷战,艾森豪威尔能否下决心干这么一件旷古绝今的大事,不得而知。毕竟,他那笔艰难的预算,要感谢苏联地球卫星每天在美国头顶上发出的威胁。
每个政治团体都在推广自己的价值。但截至目前,除了互联网带来的价值,并没有落地的普世价值。无论什么主义,人道主义是唯一的共同价值,把人当人。东方道学叫慈悲。美国价值的隐患,并不在霸权。真有本事霸,谁也拦不住。但西医把人当机器来修理、谷歌把机器当人来培育,早已不把人当人。美国反对极权、专制,声誉日隆。只不过,任何暴君都需要供养,不会杀光子民,总要取悦一部分人。但美国豢养的科技怪兽,正联手财富魔鬼,对全人类下手。人类寻找希望的目光,终究要投向互联网。
互联网内容的地域局限和文化属性,决定了互联网价值的多元化。
价值与生存相关。种族和文化不同,价值就不同。价值如果是普世的,就无需强加。
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是提供了一个普世的生存空间,人们可以在其中谋生。这个价值直接针对于个体。在线工作,将使人们摆脱城市束缚、回归家庭和田园。人们将会拥有真正的效率,工业和产业的集团规模,都不再重要。脸谱和苹果这两个基于个体生存的全球化工作平台,走在了前面。互联网上,存在无穷无尽的漂浮生产力。网上工作者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主力,有能力摆脱城市成本和办公室的局限、并为他人衍生就业机会。
离开生存谈价值,意义不大。生存的最高境界,是注重情感、却不被情感左右,追求事业、却不被事业奴役。
互联网价值,才是普世价值。只不过,它需要个体的认同,而不是群体。
很多人都把美国文明中好的东西当作普世价值。由此分为两派,常年口角不断。
那些东西没到中国、也碍不着你,反对它干什么?
歌颂它?也没必要。让美国人来歌颂岂不更有效。
有人说,东方是道义文明,西方是利益文明。这就分出了君子和小人。矛盾的是,西方的君子比东方多。人的狭隘,不仅在于智慧的欠缺,更在于都认为自己的民族和文明最伟大。文明无法标准化,却可以比较。比如:看哪个族群领养了对方的孤儿和弃儿。
这些年的中国人,都曾听说或亲眼见那些小推车里的孩子。看脸蛋儿,就知道是中国孩子,看衣服和童车、再看看推车的外国夫妇,就知道这孩子已被领养。在北京三元桥的中旅大厦,曾经每天都有成批的景象,国际领养者们像是赶集归来,脸上无疑是幸福的,至少比被领养的孩子还要兴奋。任何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不仅是有钱导致的行为。
在太极图里,真理和谬误一体两面,分别代表人世间不同价值。人们总喜欢自居真理、把对手定位于谬误。因此,我们经常能看到两个并存的真理、或两个并存的谬误。
真理是对称的,彼此之间的攀比,势必双双落入谬误。
谬误也是对称的,没道理的较量,终究还要回归中正。
东西方融合始终在持续。即便没有电脑互联网的时候,东方人也在搞科技发明、西方人也在闭目打坐,从未因为任何国家的封闭或开放而中断。但由于攀比和较量,文明差异演化出的“强弱之分”还是引发了“正邪之论”。
曾有一个台湾人写了本“丑陋的中国人”,试图唤醒同胞对西方文明的敬畏。从那以后,成功学便普遍流行。成功学自古就有,中国人都在成功学熏陶下长大,父母是首席成功学教师。祖传成功学的秘诀,只有六个字:你不行,看人家。
可见,成功学并非高深的学问。但能讲的人多,想听的人更多。离开成功学,中国人的启蒙路径无法重新设定。所以社会上讲成功学的大小混混,远比学术泰斗赚钱多。
当成功学从个人层面上升到社会层面,有人看到了东施效颦的恶果。于是,对称的谬误很快出现。这便是比烂学的兴盛。
比烂学比成功学更令人振奋,是弱者最喜欢的正能量。只要回顾西方中世纪的血腥和野蛮,就会联想到东方封建国的温良和节制,从而对欧美衰退幸灾乐祸。
比烂学的历史,比成功学还久远。远古狩猎的成功率极低,大家每晚都在一起互相安慰,这一直就是美德。比如:我们毕竟都看见猎物了、他们还都不知道山里有野猪呢,咱们被野猪咬伤两位、他们还摔死三个呢。
无论成功学还是比烂学,全是弱者在痴迷和愚钝中自娱的游戏。
只有当弱者变得清醒、强者变得疯狂,强弱间的转化才会发生。
因此,弱者不必绝望。只要安静下来,就是走向清醒的第一步。
绝望的人有三种:一种是自杀,一种是同归于尽,一种是比烂。
无论哪一种,都会使弱者更弱。
互联网比任何存在都更加强调世界的整体性。世界是个太极,必分两仪。在西方文明面临盛极而衰的危机时,依旧需要东方文明的支撑和平衡。
东方道学提供的价值,是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前提下的安静。世界需要打坐。
静与动,构成整体、形成平衡、互为辩证。
在变化的世界里,生命来自于静,归于静。
生物体的正常追求,不是忙碌,而是休闲。
太上曰: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所有生灵,都有其根基。那里是安静的,静下来才能恢复生机。一味发动、刻意求变,是强者的圈套、弱者的莽撞。折腾到需要结账时,终究是弱者吃亏。休养生息、蓄势而起,才是弱者的智慧。
留守业态、开辟生态,放弃超越、谋求颠覆,是互联网哲学中的哲学。
互联网太大了。互联网思维是静态思维。吵杂的世界,需要入静。
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常识:单一的话语体系不再可能,也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