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吉赫畅曾说:“你如果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要么被人极喜欢,要么被人极讨厌。”
一语成谶。自诞生伊始,黄太吉一直活在口水里,喜欢它的人很多,同时唱衰声也从未停歇。
最近,黄太吉又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言其经营陷入危机者有之,言其资金链断裂者有之,言其快要破产者更有之。
赫畅发文回应,并抛出问题:你们真的希望这个世界没有黄太吉?
今天就来谈谈:黄太吉到底做错了什么?
01 赫畅发声:终场哨还没吹,着什么急
沉默多日,赫畅发文《没有低谷,哪有巅峰》,作为对这一波舆论风潮的回应。以下为原文,感兴趣的可以看。
没有低谷,哪有巅峰。
最近几天很热闹,做为各类自媒体和各大媒体过去几年百试不爽的"黄太吉大菜"又被搬上桌来,一如既往的质疑抨击,满满一副"这个世界少了黄太吉,天都晴了的感觉",真的是这样吗?你们希望是这样吗?
和媒体斗争,被媒体节奏带着走,今天我们已经无意参与。但黄太吉遍布世界的支持者,关心者众多,作为当家老板,藏着掖着不说话也不太对得起大家。所以简要说几句。
关于"外卖工厂店"关店:
1,情况属实,确实关闭了一半的大型工厂店,平均每家500平米以上,开销及成本大,既然业务结构不合理,没有必要保留,必然关掉。
2,外卖平台型业务战场不断升级,连平台间合并的传闻都天天有,我们没有必要耗在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里。
3,我们关店股东支持,团队支持,我们没有失去投资人的信任,我们只是中止了几份和房东的房屋租约,且完善整体的履行了退租赔偿工作,房东也得鼓掌称快。
关于黄太吉现状:
1,黄太吉品牌门店依旧存在和不断深化经营,并没有业务的实质性改变,欢迎大家多来吃美味大煎饼果子。
2,黄太吉外卖也依旧存在,我们自主开发的后台数据运营体系支持我们继续深入部署外卖供给端的建设能力。只是产能部署的方式正在重新设计和规划,更加精细化运营,最近广州和西安已经开始数十个新型作业点的运转和实验,下一步推进全国正在筹备当中。
3,黄太吉的品牌还有很多可以变现的业务,我们在澳洲的加盟商招募已经开始,会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4,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不排除未来拓展多种品牌经营模式,包括第一次开放国内加盟。黄太吉已经积累了非常扎实的品牌运营及标准化的运营体系。即使不再融资,通过新业务加速品牌直接变现收入,自我造血的问题不大。
关于九州会:
1,首先澄清九州会不是所谓的孵化器,黄太吉也不会做孵化器,我们是通过投资加入了"未来食"这家孵化器公司,我们只是作为股东和投资人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九州会的定位: 餐饮创业第一社群,我们要做的是服务好餐饮创业者,不是孵化餐饮品牌。
2,九州会的建设目的是帮助更多餐饮创业者解决经营当中的问题,获得信息和知识的累积,获取更好产品及供应商的对接,加速这些创业者的经营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配置效率。
3,九州会的运营和下一步产品开发,正在有序进行,未来几个月会有多个垂直产品提供给全国的餐饮创业者,这里还要大家敬请期待。
关于历次媒体风波:
1,黄太吉从路边小店的一张煎饼果子起家,实在太过平凡,却能四年引领风骚,吸引无数眼球,非我所愿,大势所趋而已。其中风雨艰辛,坎坷曲折也是牙打碎了自己咽,我和我的品牌确实承受了很多该或不该的期望和压力,但路是自己选的,所以不论未来如何,我们都将战斗到底。
2,黄太吉四年的出现,对中国的餐饮行业究竟有没有贡献,对于餐饮新一代创业者影响有多大,我相信大家自有公断。黄太吉几乎就是一个大写的"分界线",是传统与互联网的分界线,是守旧与创新的分界线,正因为她是分界线,自然是非功过都要被拿着放大镜去检验。我今天给黄太吉立个"无字碑",剩下留给时间去检验。
3,大雨再大淋不倒大厦,暂时的困难都是未来增长的伏笔,作为一家年轻的创业企业,我们遇到困难遇到挫折再正常不过,但请大家不要在终场哨还没吹起的时候,就急于判定比分结果,对黄太吉最终负责的人是我和我们的团队,她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4,人红是非多,招来的不是雪中送炭,更多还是落井下石之辈。人人都是刀笔吏的自媒体时代,还望各位给创业公司一点时间,让它可以安心创业,创造价值,造福社会。你我同在当下社会,非得逼着战士上台成了戏子,非我等所愿,非当下之福。稍安勿躁,小心火烛。
再次感谢所有关注黄太吉的朋友,感谢四年与我们风雨同舟的投资人,合作伙伴,行业同仁。
黄太吉不会死,因为她被这个时代创造,更因为她属于这个时代。
赫畅
2016.09.21
文章不算长,但信息量很大,对沸沸扬扬的质疑一一回应:
比如,赫畅坦承确实关闭了一半的外卖工厂店,“我们没有必要耗在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里”;比如,黄太吉未来可能会拓展多种品牌经营模式,包括第一次开放国内加盟,这是个信号;比如,澄清九州会不是所谓的孵化器。
但印象深刻的却是赫畅的几句话:
“请大家不要在终场哨还没吹起的时候,就急于判定比分结果,对黄太吉最终负责的人是我和我们的团队,她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人人都是刀笔吏的自媒体时代,还望各位给创业公司一点时间,让它可以安心创业。”
“‘这个世界少了黄太吉,天都晴了的感觉’,真的是这样吗?你们希望是这样吗?”
最后这个发问,尤其值得玩味。
02不按套路出牌的异类
金庸笔下的倚天屠龙记有这么一个桥段:江湖各大“名门正派 ”,打着正义的口号围攻光明顶,因为在它们眼中,明教是歪门邪教,出牌的套路与它们不同,是个另类。
小米曾是这个“异类”,黄太吉也是。
因为“疯狂”,小米雷军人称“雷布斯”
四年时间,黄太吉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刚将街边小吃煎饼果子打造成爆品,就开始做“牛炖先生”炖菜、“大黄疯”小火锅、“从来”饺子馆等多个品牌,然后又是外卖平台……折腾不断,让人眼花缭乱。
移动互联网,给小米打开了时间窗口;O2O,则给了黄太吉登上历史舞台的梯子。
雷军和赫畅这两个家伙,一个卖手机、一个卖煎饼。但他们有许多相似之处:都从“先进”行业跨界进入了传统行业,都是社群营销的高手,都颠覆了行业原有的玩法……他们的公司也都在被人唱衰。
03 传统餐饮人的“老师”
黄太吉从横空出世到被供上神坛,一直质疑声不断,有人认为黄太吉脱去互联网的外衣一无所有,也有人认为黄太吉的成功是营销攻势下的虚假繁荣。
是非不去评说,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如同小米用“专注、极致、口碑、快”教育了国内手机厂商一样,某种程度上,黄太吉也是传统餐饮人的老师,在诸多方面对行业有“启蒙”作用。
传统小吃的机会
曾几何时,煎饼仅存在于街边小贩的小推车上,黄太吉找到了顾客对安全、卫生、好吃等需求的回归,将煎饼脱胎换骨引入了北京建外SOHO。
第一个把街边的传统小吃发展成一个品牌,这对于未来餐饮的趋势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启发。中国有很多可挖掘的传统小吃,都可以发展成品牌,这是餐饮行业一个非常大的机会。过去几年,黄太吉做了非常好的尝试。
品牌观和营销意识
过去,很少有餐饮老板特别注重营销这个话题,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去营销。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传统餐饮做了十年、二十年也做不出来一个品牌。
但恰恰是以营销见长的黄太吉,在短短的三年之内能做成一个影响全国甚至走出中国的餐饮品牌。
这让很多传统餐饮感到不解。黄太吉成名在此,被质疑也在此。
黄太吉拉风的车队
靓丽的品牌形象、帅气的制服,黄太吉改变了人们思维中固化的“餐饮只是围绕灶头打转”的低端印象,原来餐饮也可以如此拉风、如此时尚。这是黄太吉的成功,难道不是整个餐饮行业的成功?
对资源的整合
餐企像一个个有弹性的分子结构,可大可小。有的餐企是单原子结构,是一个或多个餐厅的组合,呈现出球形;有的餐企是多原子结构,不断地向产业链的上下游裂变与延伸,呈现出椭球型,从而真正实现由餐厅向企业的转变。
黄太吉的玩法属于后者,已经不是纯粹的餐厅。往下游,打造自己的外卖配送队伍;往上游,建造外卖代加工平台。链条之长,在整个小吃界堪称“前无古人”。
对资源的有机整合也是很多传统餐饮所欠缺的,这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想象力和胆量。
资源的有机整合,才能真正实现由餐厅向企业的转变。
黄太吉的跨界,示范了彼得·蒂尔所说的从0到1的突破,拓宽了餐饮经营的边界。
跨界带动效应
餐饮是个落后的传统行业,当别的行业将定位、精益管理、互联网思维已经玩烂的时候,餐饮行业却仍对其充满了新鲜与好奇。
黄太吉的跨界杀入、迅速蹿红,让更多餐饮圈之外的人看到了餐饮暗藏的机遇。这些跨界人将其它行业的经验移植至餐饮业,比如合伙人制度、公司组织架构、科学管理等,他们在掘金的同时带动整个餐饮行业的升级与进化。
跨界者注入的不只是资金,更是新鲜的思维
如同小米的成功,带动了诸多聪明人跨界做手机一样,黄太吉超过12亿的估值对圈外人的餐饮之路同样起到了带动效应。
04 创业就是试错
鲁迅曾经说过:既然像螃蟹这样的东西,人们都很爱吃,那么蜘蛛也一定有人吃过,只不过后来知道不好吃才不吃了。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个勇士,因为他让我们知道螃蟹好吃。第一个吃蜘蛛的人也是勇士,因为他让我们知道蜘蛛不好吃。无论何种情况下,敢为天下先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行为,哪怕试错。
而创业本身就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创业公司的创业过程没有对错,只有因果。
黄太吉无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是第一个吃蜘蛛的人,无论是成为先驱,还是先烈,它都是这个时代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