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的控制方式,主要是帮助企业的各层管理人员统一战略思想,通过控制企业业务全程,实现对企业战略推进过程的监控与灵活调整,使整个企业稳步发展、均衡增长,促进增长合力的形成。
对公司来说,绩效管理是增强战略执行力的一套方法,它将个人业绩、个人发展与公司目标有机结合,通过持续改善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来持续改善公司业绩,并确保公司战略的执行和业务目标的实现。对各级管理者来说,绩效管理能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减轻管理压力,通过建立自上而下、层层分解的目标体系,使每名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重点、工作目标与方向,让员工以最有效的方式、尽最大努力来做"正确的事",确保员工的工作行为及工作产出与组织的目标一致。对员工来说,绩效管理通过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辅导、绩效反馈帮助员工改善个人业绩,并通过实施员工改善计划提升个人能力,从而帮助员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绩效管理是企业员工对应该实现的目标及如何实现目标形成共识的一个过程,是在一定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员工工作效率和效果的管理方式,是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绩效衡量标准,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下属在考核期内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以及努力程度,并对其工作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绩效管理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来提高组织或者团队的绩效。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员工通过参与设定自己的工作目标而具有自我实现的感觉;通过自上而下的分解目标,避免团队与员工目标偏离组织目标;一年中多次的评估与奖惩,实现组织对目标的监控实施,保证工作目标的按时完成。
绩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规范而简洁的沟通平台,绩效管理改变了以往纯粹的自上而下发布命令和检查成果的做法,要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双方定期就其工作行为与结果进行沟通、评判、反馈、辅导,管理者要对被管理者的职业能力进行培训、开发,对其职业发展进行辅导与激励,客观上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提供了一个十分实用的平台。绩效管理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等提供了必要的依据,通过绩效管理,实施绩效考核,为企业员工的管理决策,如辞退、晋升、转岗、降职等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同时也解决了员工的培训、薪酬、职业规划等问题,使之行之有据。
一套良好的绩效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最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和组织能力,改进优化系统绩效功能,提高组织运行速度,提高员工持续改进有动力,引导员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和提升职业素质,形成优胜劣汰的"赛马"机制,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但是,企业绩效管理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难点:管理者和员工的系统思考能力形不成,系统执行能力难提高;谁来考核最高层管理者;绩效管理的着力点不能放在整体绩效改进上;一些没有硬性指标的部门和员工绩效考核目标难设定;如何处理好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关系;中层管理者绩效沟通和辅导能力难达到;良好的绩效管理环境难形成;激励的幅度难把握。
任务导向的绩效管理:无法回避的重重矛盾
任务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强调对任务、组织员工的绩效进行考评管理与激励,不注重与企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当然,很多企业连基本的战略规划也没有完成)结合,造成很多经典的误区):
一、侧重于单个职能部门的考核,不注重从企业价值链整体绩效进行衡量。企业是通过各个职能部门的合作和"团队生产"来创造价值的,侧重于单个职能部门的考核,就人为割裂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也就忽视了对价值链的衡量,从总体而言也无助于激励企业的价值创造。富辉智业企管咨询:变任务导向为战略导向。
二、指标数据往往来源于财务结果,在时间上略为滞后,损害企业长期发展潜力。同时,考核财务结果会诱使企业过分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助长管理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不利于管理者去追求长期战略目标。而且财务评价是过去的故事,不能反映公司的内部运作及与顾客关系的改善上,而这些对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成功非常重要。
三、侧重于对事件结果的事后考核,不能对价值链的业务流程进行实时评价分析和前馈控制。绩效考核仅仅是一种管理工具与手段,不是目的,其目的应该是推动高绩效,因此,知道事件结果的好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知道怎样取得好的结果,怎样具有好的成长潜力,因此价值链业务流程的实时评价和前馈控制就非常重要。
四、注重企业内部的考核,而不重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决定企业战略发展的因素不仅来自企业内部,而且还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因此,绩效考核不仅要重视企业内部的考核,也要重视考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五、惧怕失败而拒绝创新,或者过分追求创新带来危机。创新总是与风险挂钩的。如果接受绩效考核的部门缺乏对自身创新成功率的清醒判断,很容易因惧怕失败后的风险而拒绝内部创新。
六、绩效管理无法衡量企业资产增值与个体的关系。造成企业内部绩效管理的标准完全依靠历史数据与行业常规,掩盖了同样的经营成果在企业资产、人力资源、管理上的差异。
七、无法解决企业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冲突。承担绩效指标的部门根据自身设定的组织目标,全力组织资源,对于和自身绩效目标无关的组织学习、知识积累、服务质量、企业文化、部门互助行为无动于衷。特别是完全根据部门业绩设定绩效进行考评的服务型企业,很容易发生部门之间隔阂或集体跳槽的问题。
任务导向绩效管理出现种种问题的关键,在于绩效管理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脱钩,接受绩效管理的人群无法正确理解自身在组织绩效中的作用,各个环节自行其是,同时,绩效管理负责人缺乏有效的手段与资源来协助提升绩效。
绩效管理系统本质上是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控制系统,它需要正式的程序、衡量方法与标准,并结合相应的激励机制来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顺利实施。如前分析,任务导向绩效管理系统存在很多问题,除了技术应用上的问题,突出的原因就是与企业的战略规划脱节,无法系统考量与控制企业的经营实绩并将其传达给管理层。
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促进增长合力的形成
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是通过绩效指标来实现的,绩效指标是绩效考核中的考核要素与考核内容,即确定的是绩效考核"考什么"的问题。绩效考核要保证实现战略导向,实际上就是通过绩效指标的设定来反映出导向的。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绩效指标的设计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绩效指标、应分出评价层次,抓住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每位员工都可能会承担很多的工作目标与任务,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如果我们对员工所有的方面都来进行评价考核,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与关键,势必造成员工把握不住工作的重点与关键,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将自己工作行为导向战略。绩效考核必须要从员工的绩效特征中定性出关键成功因素(Key Success Factors,KSF),然后再去发现哪些指标能有效监测这些定性因素,从而确立有效量化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二、要能反映整个价值链的运营情况,而不仅仅反映单个节点(或部门)的运营情况。绩效考核一定要从企业整个运营的角度去考虑,一定要从整个企业运营的角度去评价一位员工或某个部门的作用。现代企业组织的扁平化与网络化发展,企业运营的跨职能日益深化,单个节点(或部门)的成功必须依赖于其他节点(或部门)的成功。
三、应重视对价值链业务流程的动态评价,而不仅仅是对静态经营结果的考核衡量。信息时代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对知识资产的持续投资和管理,依赖于从职能专业化向基于顾客的流程运作的转变。静态经营结果是已经取得的成果,绩效考核不能成为过去式,市场环境与客户需求的飞速变化与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企业具有非常高的响应速度,绩效考核就应重视对业务流程动态与实时评价,保证企业的灵活反应。
总结:绩效管理真正的目的应该是通过了解员工目前绩效状况中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改善和提升员工的绩效,帮助员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工作目标,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界定员工好还是不好的点上。当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是一种帮助而不是责备的过程时,他们会更加合作和坦诚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