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含义是“生产”思想、观点、观念、概念等的动态过程。
思维定式则是关于思维模式、思维理路的思想。如逆向思维、发散型思维、三维结构思维、平行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都可逐步固化成一种可重复性操作模式——思维结构。因其可重复性特性,便形成关于思维的思想,所谓模式、定式。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主任梁能说:“一个企业的管理问题,归根结底是管理者本人的问题;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往往不是资源,甚至也不是核心竞争力,而是最高管理团队的思维定式。”
“定”,有不可变更的、使确定、安稳、镇静意。因为凡思想,意味着是“死”的思维,相对固化。思维有框框了,才会有定式。凡是有定的事物必然有固化的结构,有固化的思维结构也就只能适应或解决相应结构类问题,机用有限。
我们拿“营销”概念作个例子,看看营销概念突破前后的差别,及其对时代的影响。
国内改革开放前,国内企事业单位都有销售部,主要负责企业一些老客户关系的维护维持。对营销的概念,多指销售,重在“售”上。多理解成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等公关上。对于销售对象客户的理解也很狭隘,多只在产品销售链的上一端找需求,对决定需求的各个环节探寻较少。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先进经营理念的引入,对营销概念的“营”字做了深度挖掘。从营销理念、营销策略、营销行为、营销模式、营销通道、营销环境、品牌营造上创建了整个营销学思维体系。产品、商品的销售行为已被放到一个大的时空背景环境下来审视。
到前些年,保险业迅速发展起来,传销理念也涌入国内,再加上台湾及国内国际那些行销大师们的激情演绎,由此衍生出了各类所谓的现代成功学,一度风靡国内各大城市及企业。其实均是以个人“行销”为特征和假设,系个人简单系统的创业运作演绎。对于中大型企业这样复杂系统的成功,并不具备普遍性。
个人成功学之所以会催人激进、上进,主动积极地应对事业、人生,对个人的成功概率增加不少。主要原因在于其突破了思维定式,将行销的理念放大到极致:怎么行动,怎么销售,一切言语、行为都为销售,都是销售。
从思维学说,完全放下了原来禁锢自己的那个“自我设限”,那个对销售概念的局限,而填充取而代之的价值观则是“为销售目的不择手段”;进而演变成“为成功不择手段”。
如:将一切都视作商品,都可以卖;销产品就是销自己,极尽曲迎、欺骗之能事等,甚至包括做人的基本尊严,下跪、裸奔等等极端举止,以致让很多不谙世事的青年陷入执迷于个人崇拜和拜金主义。
突破概念、突破思维定式的同时更要注意对价值观的修炼,否则必会迷了心性,走火入魔,或因“洗脑”后被外道、邪道控制。
现代常用于“洗脑”的“洗液”多为:
一是找出少数几个极端成功人士做榜样,或者干脆自己将他的功绩放大N倍,让成功的辉煌引人入胜,然后告诉你成功是可以复制的,你只要复制他的言行、他的销售策略、他的想法、他的……,你就一定会成功。而不是从事物及做事的原理上进行融通。
其实每个人个性不同、机遇不同、思维力不同、处理问题的心态不同、对事情处理之度的把握和平衡能力不同,再加上佛家说的每人的根性福报不同等等,怎么可以复制同类型的成功呢?成功只能是个性化的成功,每人的成功方式不一定相同。
融通原理、知道明理属内证能力,乃智慧开启成就过程。智慧才是事业人生真正成功的根本。
二是张扬精神,为人生、为事业、为理想、为实现自我而拼搏,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精神往往更象是兴奋剂,越吸越上瘾,常常被政治家用于控制缺心眼的人们。企业家、成功人士与政治家本没有根本差别,不过大小国之别,是很容易膨胀成政治家的。
三是将自身暗示成救世主,为了帮助众生而肩负上天的使命,引发强烈的使命感。所谓“天将大任于斯人也”。
四是以善的理念和慈悲众生做幌子,聚财敛情,终究还是以自我为目的——此招最毒,最易败坏佛之正法,且断人慧命,常人最难识其心机乖巧。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圣贤们说“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儒家则强调中正之道,中即是正;佛家只是将善作为一种不了义法的方便过程,终究是要回归无善亦无恶的究竟空性,所以说“平直是道场”;禅宗认为执着善即是执着于恶,内存不善念,所以强调不生分别心,起心即错,动念即乖。所以披着善,披着佛的外衣迷人最深,切要识得。
以上四类“洗脑洗液”大家碰上时千万注意,否则,误人误己。
我们再来看看研究“成功过程与方法” 的NLP(神经语言程序学)是怎样突破思维定式的?
NLP是神经语言程序学的英文缩写。N(Neuro)指的是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思维过程。L(Linguistic)是指语言,更准确点说,是指从感觉信号的输入到构成意思的过程。P(Programming)是指为产生某种后果而要执行的一套具体指令。放在一起,这三个词的意思是指人们为使他们的思维、讲话和活动达到具体的效果所采取的具体行为。
NLP专家往往喜欢用学习问题、学习障碍、学习困境、学习缺陷等反向思维方式,来帮助大家用正常的心态平等对待负面问题或结果,从而防止预先在心理上先默认、暗示或假设一种负面的结果,这对问题的解决会无形中设置障碍,障碍思维的打开。以至于被追究人的关注点始终会围绕减轻灾害程度方面展开,以减轻自己的过失或罪过,而不是直接进入系统的解决思维。
例如,常规我们追究问题时通常会这样发问:
你怎么这么笨?
我怎么这么倒霉?
你为什么不会经营?
本月业绩为什么会下滑?
为什么不会营销?
……
这类问问题方式始终在暗示并强化一种阴影或追究结果的损害:
你怎么这么笨?暗示着:你很笨,笨到一个什么程度了
我怎么这么倒霉?暗示着:我很倒霉,倒霉到一个什么程度了
你为什么不会经营?暗示着:你不会经营,你不会经营……
本月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暗示着:业绩下滑,你有责任,你有多大责任
为什么不会营销?暗示着:你不会营销,你不会营销……
……
NLP(神经语言程序学)专家则会这样思维:去掉对立的“你”,我就是你。这亦是佛学、禅学、易经注重的二元思维向一元太极思维的回归。“我是怎样学会过错的?”——学习失败,行反观之思路。具体如下:
我是如何学会笨的?意味着本来是聪明的。
我是如何学会倒霉的?意味着原来不倒霉。
我是如何学会让本月业绩下滑的?意味着本来业绩不错。
我是如何学会不会经营的,不敢决策的,不会管理的,不会营销的?意味着本来是会经营的,懂决策的,会管理的,会营销的……
……
往往对学习的心态和结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我们能打破思维结构,进而追究到形成其的知识结构势,形成知识结构的结构支撑点,打破思维定式便变得简易而可操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