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回到家里,做事总是拖拖拉拉,特别是做作业的过程。虽然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不多,但是他在做作业时,就是没办法专心致志。一会儿看看电脑,一会儿发发信息,一会儿上上厕所,一会儿又起来转了一圈,拖来拖去,每天晚上都要到很晚才完成任务。另外,孩子自己在房间里做作业,复习功课,父母总是放心不下,总感觉到孩子心不在焉,效率低下。最后父母会采取一招,就是陪伴在孩子身边。
以其说是陪伴,还不如说是一种监督,通俗一点讲,就是督促孩子,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或者不安心时,父母就会提醒他,来一番教育,甚至来一番指责和批评。虽然孩子老实地坐在那里,却依然心不在焉,拖拉的毛病不仅没改,反而对学习更加没有兴趣,进而对父母产生厌烦。因此你会看到,很多孩子慢慢长大,到了小学高年级,到了初中,他就很不喜欢父母陪伴在身边。他做作业学习的时候,就是要一个人呆着。归根结底,那是因为父母做得不对。当然,孩子在没有形成专注学习时,他的注意力是比较容易分散,做事持久性也比较弱。这个阶段,父母适当的陪伴是有必要的。但这种陪伴,不是简单地关注孩子作业是否完成,作业做得正确不正确,是不是认真在看书。而应该是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弱点,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最终不要父母陪伴,孩子也能专心。那么,父母应该怎样陪伴孩子呢?
第一、陪伴孩子学习,不是停留口头上的督促。有的父母认为,口头监督和检查作业,这就是陪伴。事实上,父母的陪伴应该是和孩子一起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除了陪伴孩子做作业,还要和孩子一起来读书,一起来背诵,一起探讨学习中的问题,这才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也在学习,也和他一样成了一个学习者。同时,父母参与进来探讨学习中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把心思投入了学习中去。
第二、陪伴孩子学习,不要批评,更不能责骂。孩子在成长阶段,习惯没有养成,他和大人是有存在着差异的。父母要明白,孩子注意力分散、做事拖拉是成长中的特点,所以父母不能过高要求孩子,更不能在陪伴孩子学习时批评和指责,而应该是鼓励和表扬,这样才有利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父母陪伴孩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习惯,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让孩子自己会去探究和钻研。这个过程中,孩子出现错误是难免的,孩子的进步是缓慢的。孩子只要进步一点点,我们都应该感到高兴。比如,前一天晚上做作业,喝水去了一次,上厕所去了两次,但第二天晚上,只上厕所一次,说明孩子在进步,就应该肯定。所以鼓励和表扬,才能真正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成长,自己在进步。
第三、陪伴孩子学习,不要直接帮孩子解决问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作业做不来,就直接告诉他答案就好了,免得又拖拖拉拉,想了半天,最后时间很晚了还没做完,影响他的休息。父母这样做,很快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在陪伴孩子学习中,你大包大揽,孩子一遇到问题,你就给他答案,孩子就会产生依赖心理。当你没有给他答案的时候,他也不去动脑子。正确的做法是,孩子学习遇到困难,父母应该提示和引导,并要适可而止,这样可以培养孩子自我思考和学习的能力。有的时候,父母明明知道答案很简单,也不能一下子给孩子,可以假装不懂,然后和一起孩子来探讨钻研,一次,两次,孩子就慢慢学会思考,遇到问题他就有了解决的思路。当孩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了,你就要开始慢慢放手,让孩子自己主动解决问题,而孩子自己解决了问题,他就很有成就感,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
第四、陪伴孩子学习,要做到专心致志。孩子在学习,父母在边上玩手机,在发微信,甚至在那边大声打电话,可以想象,这是怎样的场景!教育就是爱和榜样。所以,在陪伴孩子学习,不要有任何干扰,最好把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放到远离陪伴孩子的场所,也暂时把其他事情都放下。这样,你专注,孩子也专注,必然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孩子聚精会神,专心致志,非常有效率地完成作业,完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