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东莞市党政代表团继续学习考察之旅,去到惠州学习取经。
从东莞向东行进90公里可到达惠州。
在这个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美誉的城市,虽不见杭州西湖,却能品游惠州西湖,它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曾题诗说,“三处西湖一色秋,钱塘颍水与罗浮”,说的就是这三大西湖。这里风景如画、白鹭齐飞——优良的生态环境一直是惠州颇为自豪的资源。
让你意想不到的是,这里还是1949年以来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所在地、华南最大的石化工业城市。仅石化产业,每年就给惠州带来超千亿产值,百亿税收。
如果说十年前,惠州只是南粤一座小城。十年后,久经蛰伏的惠州,早已按捺不住澎湃的发展气象,剑指世界级石化基地。未来五年,惠州要重点发展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和能源、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将它们打造成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按计划,到2016年,四大产业集群产值总额将超过8500亿元。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曾寄语惠州,“广东更大的亮点在惠州,更大的希望也在惠州”。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的惠州模式,已经让我们看到一座城市的异军突起。身为珠三角的后起之秀,惠州正以区位、产业、资源、环境优势,开始酝酿“弯道超车”。
项目带动
把大亚湾建成中国的鹿特丹
大亚湾坚守十几年只待“石油城”
说到惠州,说到石化,离不开“大亚湾”。
24年前,大亚湾还是个蛮荒之地。1988年,中海油提出发展石油化工下游产业计划。从中国北部的大连开始,到天津,到渤海湾,到华东,到浙江、福建,到广东,项目组专家几乎走遍了中国沿海。
此时的惠州,也嗅到了工业崛起的花火。然而,这块“肥肉”也引发珠三角五虎相争,惠州与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等城市进行PK对决。最终,惠州凭区位、环境等优势脱颖而出,南海石化项目选择了惠州大亚湾。
2011年,惠州石化产业产值已超千亿。时至今日,大亚湾因“石化”两字,已成为南中国闻名的“石油城”。驱车走近大亚湾,你会发现曾经的荒芜之地,已经到处是油罐、烟囱和油管交织的片片“油林”。中海壳牌石化项目、中海油炼油项目在这里热火朝天。
从无到有,从有到大。惠州石化产业是怎么走出来的呢?从惠州市发改局副局长罗志荣说的一件小事就可窥知一二。十几年前,惠州看到石化产业的潜力,为了吸引中海壳牌落户,惠州人硬是将4.2平方公里的土地死守了十几年,坚决不允许零星开发,等的就是大企业大项目。
惠州人中仍在传唱着这么一句话:“待到南海油城起,天下不敢小惠州。”
石化产业“核变”五年突破3000亿
眼下,一个炼化一体化世界级石化基地已在大亚湾悄然崛起。
中海壳牌项目给惠州带来的不仅仅是每年几百亿元的工业产值,更为重要的是,带来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中下游项目。譬如说,三菱丽阳、普利司通、台湾和桐、台湾李长荣、香港建滔、无锡兴达等46个项目先后落户大亚湾。大亚湾石化区现已成为“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园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
不久前的惠州党代会上,惠州提出五年全市石化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形成世界级石化产业集群。
听,这口气可不小。然而大亚湾区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黄伟才很有信心地对记者说,“没问题”。并发出邀请,让记者有空再来看看大亚湾“石化基地”华丽演绎。
惠州人的豪言壮语,底气十足是有依据的。惠州的这一预期来自两个支撑点,首先是力促中海油惠州炼化二期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项目早日开工,发挥重大项目带动效应,引发石化产业产生“核变”。其次,便是推进精细化工业园区建设,完善石化产业链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石化产品交易市场,壮大石化产业规模。
惠州“石化城”远不止这些。到2020年,惠州大亚湾将成为以40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两个大项目为龙头,一大批中下游项目蓬勃发展,年产值达4500亿元,可与美国休斯敦、荷兰鹿特丹、新加坡裕廊争雄的世界级石化基地。
民营经济
成立全省首个地市级民营企业发展服务局
政府掏几千万鼓励自主创新
全民创业培养本土企业家
说起惠州的企业,你能想到中海壳牌、中海油等几家大型石化企业。除了这些,你还能一下子说出TCL、德赛、华阳来吗?倘若说不出来,那证明你对惠州太不了解。
刚过去的一年,惠州GDP增幅为14.6%。这个数据,在珠三角九市排第二,仅次肇庆0.1个百分点。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惠州之所以没有遭受重大损失,秘诀就在于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才能永立不败之地。”惠州人道出“弯道超车”核心所在。
为了鼓励自主创新,惠州市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安排3000万元扶持TCL、德赛、华阳三大集团的科技发展,安排2200万元鼓励自主创新。惠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崛起必须靠发挥自主创新的核心动力作用,提高惠州企业的自主创新水平,才能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将惠州打造成创新型城市。
自主创新还离不开“人”的因素。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点拨,惠州“弯道超车”还在于惠州培养的本土企业家。根据惠州市中小企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该市中小企业有4.5万家,其中民营企业4.14万户,占据90%以上。去年上半年,该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31亿元,增长13.6%,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36%。这个成绩与惠州多年来一直坚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分不开的。去年的7月19日,广东省第一个地市级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局在惠州揭牌。同时,一系列文件和措施颁布实施。惠州与中山大学合作,为民营企业家提供培训,武装企业家“大脑”,更成立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全力推进全民创业。
发挥自然禀赋打旅游牌建生态城市
3
生态旅游
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可玩上十天半个月
“城在山水中,家在花园中”,是惠州人的生活写照。在惠州市区,随处可见卖旅游地图的小店,而且非常抢手。
打开惠州市旅游地图,映入眼帘的旅游景点,足可让你玩上十天半个月。对东莞人来说,约上三五好友,或者家庭组团,驾车1小时去南昆山泡泡温泉,去大亚湾踏浪是件很平常的事。惠州南部环海,有大亚湾海域、巽寮湾、平海古城,中部有惠州西湖、罗浮山,北部有南昆山,构成了由南到北的百里生态旅游长廊。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惠州顺势而为,大打旅游牌。近几年,惠州全力打造旅游业的“3510”工程,即建设“三大体系”、“五大旅游顶级品牌”、“十条精品线路”。这一系列的战略决策为惠州市旅游业注入了新的生机。
根据惠州官方统计数据,“十一五”期间,惠州市旅游总收入、接待过夜游客人数分别从2005年的49.94亿元、459.86万人次跃居到2010年的140.82亿元、1073.5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年增长了2.82倍。
尝到了甜头,去年底惠州党代会上,再提新思路。未来,惠州将主推生态城市建设,把惠州建设成为都市风景与田园风光交相辉映的现代化组团城市,以惠州特色来实现跳跃式发展。按照惠州规划,今年旅游收入将突破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