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佛教的缺憾
(一)世界观的不一致和费解性
佛教世界观归纳起来既心物不二、一体圆融的五蕴世间。如前所述,释迦牟尼的彻悟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这种彻悟,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也有着明显的缺憾。他认为,一般所称的世界或宇宙,无非是指时间和空间上一切生灭变异现象的总和而言。在法上说,这些生灭变异的现象,皆受因缘支配,所谓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但宇宙万有因缘生灭的根本,则由“识”与“名色”而来。也就是说,由主观的能认识的识体与客观的所认识的对象相互交涉对待而成世界,也即佛经里常说的“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这里,名色就是“五蕴”。“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其中,色蕴谓之色,受想行识四蕴谓之名,所以五蕴又称名色。《大乘五蕴论》解释:“云何色蕴,谓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色------”这里,四大种指地水火风四物,也指坚湿暖动四性。意思是说色蕴是由这四种性构造出来的形形色色的事物。这其中又分两种性质:一是有形可指的,如自然之山川草木,人工制造之桌椅板凳等器物;一是有象可寻的,如方圆长短,红黄黑白及各种抽象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