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观察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深刻转型,开辟了一个新的视窗。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强势登陆美国股市,以最高250.2亿美元的融资额,成为全球史上最大规模IPO。
上市首日,阿里巴巴市值逾2300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跻身中国内地首富。
人们除了看到阿里巴巴和马云自身的努力之外,还要看到其成功背后不可或缺的背景,即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带来的红利和机缘。
在此期间,中国经济外与全球市场及金融体系接轨,内以深化改革承续发展红利,成功赶上全球信息经济狂飙突进的浪潮,在仍不尽完善的产业环境下,以超常规的速度,构建了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市场,拥有了全世界最多的网民,才最终支撑起阿里巴巴,以及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的崛起。
自从2003年网易创始人丁磊成为中国首富,2005年31岁的盛大创始人陈天桥成为中国首富,"新经济"就成为中国的造富热土。
如今,中国互联网"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的掌舵者马云、李彦宏和马化腾,都已超越许多来自房地产、机械制造、食品等传统产业的巨头,稳居中国大陆富豪榜前列,真可谓时势造英雄。
阿里巴巴的上市,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值得欢呼但仍须冷静。
我们应该注意到,正因为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在成绩辉煌的表象下,中国互联网产业也埋下了先天不足、病症丛生的根基隐患:既缺乏系统性的法律规范引导,也缺少对巨头滥用垄断地位不正当竞争的约束,更迫切需要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对创新生态环境的保护。
整个行业劣币驱逐良币式的丛林搏杀,逼迫包括"BAT"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公司们,至今仍不得不滞留在以用户入口、市场份额等指标为核心的低层次竞争。
与此对应的是,以谷歌、脸书为代表的国外互联网巨头们除了市场竞争,更是在生命科学、太空科技、新能源技术、机器人技术等事关未来全球政经格局乃至人类发展的领域,进行着前沿的研究布局并已经取得一些成果。它们和它们所属的国家,正在为驾驭下一轮发展大潮蓄势着力。
纵观历史,无论经济起伏还是政治变迁,大国兴衰乃至文明演进的最关键动力,依然是科技进步带动的生产力突破。
十八大以来,中国领导层高度重视科技自主创新,作为信息科技重要代表的"BAT"等互联网巨头,首当其冲承载着重大而艰巨的历史责任。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当阿里巴巴、腾讯、百度面对投资者数以千亿元美金的庞大市场值期望,他们除了财务的回报之外,更应该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怎样的价值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