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去号称“世界工厂”,虽然中国面临产业转型,但在可见的时间内,人口众多、市场巨大的中国,还是应该守住“世界工厂”的基本定位,区别只是在于做哪一个级别的“世界工厂”。曾有人过去提出过“世界工厂”2.0、3.0、4.0的理论,认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是沿着制造业轨迹不断升级。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德国、日本、美国等,都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和制造能力。中国这个“世界工厂”今后的发展,应该以制造业发达的德国为标杆,强化并保持强大的制造业。
中国的制造业从开始发展直到现在,一直处于一种大而不强的状态,现如今中国制造的商品已经占到全世界生产总数的20%,但是总体的产业结构却不容乐观,可以说更多的是一种量的增长,大多数制造业都处于贴牌代工的低级阶段,多数集中于制衣、制鞋等轻工业产品,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也并不好,而其根本原因并不是技术原因,而在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管理水准较差,在大批量商品的制造中无法保证品控和质量,从而导致中国制造成为低劣品的代名词。
因此中国的制造业对标德国企业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建议,根据标杆管理大师陈泓冰先生的“泓冰标杆环”理论,按照“立标、对标、达标、创标”的四个阶段来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准。陈先生和他的具有国际标杆管理资质认证的专家团队已经服务了众多的大中型企业,在矿业、电力、钢铁、汽车、金融等,在企业的基准创建、对标国际企业、全面管理提升和降本增效等诸多方面为企业实现了惊人的转变。
当前,国家领导人也认识到标杆管理能够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2013年国务院国资委下发文件,号召广大企业加强开展对标工作,很多国有大中型企业纷纷响应政府号召,将标杆管理工作作为一项中长期战略工作在推进,不少企业也取得了管理突破。
陈泓冰先生针对标杆管理的落地总结提炼出四种有效的方法:剪刀思维法、要素建模法、责任层级法以及协同创标法,这四种方法从问题解决流程、全员责任意识、企业全面基准创建、全员协同标杆文化建设等多个角度,全方位的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随着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服务业的繁荣和占比扩大是一个规律,低端制造业在全球市场转移也是一个规律。中国现在已出现类似现象,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移都在发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必须要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中国是大国经济,应该拥有而且能够支撑庞大而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国又是“世界市场”,这为中国的工业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市场拉动。如果不能成为制造业强国,没有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很难说中国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
标杆管理的理论和对标方法体系,非常适用于改善当前中国企业的症结,我们也希望企业能够通过掌握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得到根本的改善,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扫除人们对Made in China的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