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三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大体上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产权改革,另一条是价格改革。在产权改革方面,有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国企承包以及股份制;在价格改革方面,商品市场的价格已经放开了,而要素市场的价格还处在管制阶段。所以说,市场化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依然是半拉子,不是很彻底,与成熟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相比。
就我的体会而言,改革不是快了,而是慢了。譬如,农村土地农民化,国企产权民营化,银行大众化,都可以快刀斩乱麻,说做也就做了,只要有这个决心。试问,农村土地农民化以后,农民拥有了实实在在的土地,天会塌下来吗?根本不会,因为土地本来就是农民的,就应该还给农民,难道说农民被剥夺了这么久,还要继续?而且,这样干,只会富裕农民,繁荣农村。再试问,国企产权民营化以后,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解放了生产力,有什么不好?而且,还可以避免国企被权贵操纵,用置换来的货币充实全体国民的社会保障。最后试问,银行大众化以后,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到处遍布银行,既便利各种企业,也便利各个阶层,这样整个经济就活跃起来了,而不像过去,都是国有大银行,大多时候只服务地方政府和国企,普通老百姓很难获得贷款。说白了,无论是农村土地农民化,国企产权民营化,还是银行大众化,都是做实产权的富民之举。毕竟,农村土地产权也好,国企产权(包括银行)也好,目前都是空的,说是全体国民所有,实质上谁都没有拥有。也就是说,长期以来存在产权虚置,而由此衍生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得不到切实解决。那么,现在把产权做实,使物有其主,而真正的市场经济得以建立,政府也可以从诸多干预中解脱出来干好自己的分内之事,有什么不好呢?本来,市场经济就是普通老百姓的经济,就是普通老百姓在消费在生产在流通在分配,而不是政府在干这些事情。当然,市场经济也不是小众市场经济,或者只是国企之间的活动,而是不同国民或各种企业自由自在自愿自主地在市场中摸爬滚打,艰苦奋斗,既经历竞争的残酷,又感受收获的幸福。用经济学的术语讲,真正的市场经济是产权清晰,而不是产权模糊;是价格自由,而不是价格管制;是大众参与并拥有,而不是政府。
现在,我要问,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存在哪些认识误区?我认为,有四点:第一点,把市场经济工具化。也就是说,在以往的认识中,市场经济被工具化了,而实质上市场经济是一整套制度,甚至与民主政治和法治社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可割裂。更进一步说,市场经济如果只是工具,可能改革开放就不会有实际上这么艰难。第二点,把市场经济碎片化。也就是说,把市场经济先进行肢解,如果某些部分符合既得利益集团的偏好,就引进,否则就拒之门外。实质上,这种改革不是富民,而是走向权贵市场经济。第三点,把市场经济主观化。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一个客观存在,不是可以人为拿捏的泥团。或者,市场经济就是让普通老百姓走上致富路的经济形态,而不是政府剥削压迫普通老百姓的手段。第四点,把市场经济长期化。也就是说,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发展虽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市场化改革不能无限期拖延,以至于错过大好机遇期。或者,有空间的时候,不想改,而想改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根本不存在改革空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