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模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技术传承模式,在过去,“三年学徒,两年效力”成为传统手艺传承的主要方式。即使在今天,师带徒模式在很多制造企业中依然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师带徒模式毕竟和现代化大生产的生产方式不相适应,例如并没有相应的制度可遵循,只能按照一些惯例进行操作;师带徒的过程及培训的结果得不到有效的监控,培训结果不能有效应用,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师傅的“私心”也导致他们教授徒弟的积极性不高,总是有所保留。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现代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某酒企与泓冰标杆专家团队合作,成立“师带徒模式优化”课题组,力图优化师带徒模式,让这一古老的体制重获青春。
在进行了几轮的探讨后,课题组明确了师徒模式当前的问题所在,并运用要素建模法提炼了优化师带徒模式的关键要素,总结为以下六个方面:
师徒标准、培训课程、培训时间、培训过程管理、培训激励、考核。
很明显,本次改进的基本目标是让原本毫无标准的师徒模式立标定规,变成可衡量、可管控的工作模块和流程。课题组针对每个要素的标准及保障措施都进行了完善和量化,要素所需的各类表单、制度等模板也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师带徒模式优化的标杆方案。方案中,确定了师傅、徒弟的选择标准,确保师傅、徒弟的素质,摒弃以前谁都可以是师傅或徒弟的习惯,提高师带徒结果的成功率,利于人才选拔;加强了过程管控,确保师傅徒弟能够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增加了培训激励,对于能够顺利“带出徒弟”的师傅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师傅的积极性,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进一步保证优秀的经验得到最完整的传承。
经过半年的整顿和改进,该企业内部师带徒的热情不断高涨,据精确测算,师带徒的出徒成功率提升了25%,工艺人员培养周期明显缩短。
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标杆管理权威专家陈泓冰先生所讲的那句话——只有可衡量的才是可管理的,任何工作几乎都可以通过充分的对标和要素分析提升规范性,获得质和量两个方面的提升,该企业的尝试是一次让老制度发挥新作用的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