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预防青少年近视的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4月3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视频会议,推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各省级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责任书,进一步加强新时代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会议并讲话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宗明代表上海作了《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合力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经验交流发言。宗明说,我们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家庭配合、社会参与”的原则,依托“上海市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实“预防为主、分类施策、综合干预”策略,努力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
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源头防控。
降低近视率的关键在于预防。上海市的做法:一是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自2007年起,上海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列入上海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首创的“视力+非散瞳验光”方法应用于屈光档案建立和近视筛查,建立地方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被国家卫生健康委推广应用。截至2018年底,累计为187万名4—18岁儿童青少年建档,开展筛查服务353万人次。
二是开展近视高危风险预警。重点对屈光储备异常的儿童进行风险预警,向50万家长累计发出65万次预警信息。三是开展近视综合干预及研究。教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共同实施教室灯光改造、课桌椅配置改善等综合干预措施,明确课业簿册安全卫生与质量要求,学生户外活动时间每天增加至2小时,近视发生率下降近30%。
二、坚持早诊早治,提高防控效果。
早期发现并规范矫治有助于延缓近视的发展、减少高度近视和不可逆的视力损伤。一是建立综合防治服务模式。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近视筛查、医疗机构开展诊断和规范矫治、眼病防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全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共同支撑学校、家庭落实儿童视力健康自主管理。二是完善综合诊治服务网络。细化近视分级诊断标准,优化转诊要求与流程,在17家市和区眼病防治机构、124家二三级医院和240余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建立规范有序的分级转复诊制度。截至2018年底,累计提供转复诊服务112万人次。
三是加强信息化支撑。依托“上海健康信息网”和“上海健康云”平台推动屈光发育档案、筛查服务、临床诊断与矫治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建立临床诊疗与近视预防、干预服务的医教协同机制。
三、坚持社会参与,优化防控环境。
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社会各方广泛支持。
具体做法是:开展“‘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主题宣教活动,制作全国首支《爱眼歌》,提高社会公众对近视防控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医教协同机制,加强学校健康教育,推动学生行为综合干预,依托“互联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平台和市政府实事项目——“智慧健康小屋”,支持家长和学生开展视力健康自主管理。
上海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按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狠抓责任落实,重点推进学生健康综合监测和健康教育工作,建立近视分类干预模式,切实提高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水平,进一步推动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蓝帽守护在中国关工委健体中心公益护眼联盟的关心和指导下,立足西南“三省一市”即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和重庆市开展校园近视防控基础设施建设、科普宣教、筛查建档和公益干预等试点工作,坚持以“不花学校和家庭一分钱,切实帮助校园降低近视率”为工作指引,为积极探索公益护眼模式,努力为全国近视防控提供示范样板。
为了遏止儿童近视患病率不断攀升的势头,蓝帽守护加大在儿童近视防控领域的投入,连续在四川、云南、贵州和重庆市广泛开展支持青少年公益护眼模式。
目前首批公益护眼试点学校启动了校园近视防控基础设施捐赠,做好筛查建档、公益干预、科普宣教等环节,扎实推进试点学校学生近视防控工作。
我们坚信,蓝帽守护依托中国关工委公益护眼联盟各基层工作站的共同努力下,在儿童青少年个人自身、家庭、学校、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问题必将得到有效的防控,坚决打赢近视防控攻坚战、还给孩子们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