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如火如荼: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共享篮球...一切与创新毫不沾边的旧物件,搭上“共享”二字之后,忽然间就焕发了生机,一切欣欣向荣起来。
共享经济是否有边界?是不是任何产品的分时租赁都可以冠以“共享”名义就可以枯木逢春?模式创新的背后除去拼补贴、拼价格、拼资本、拼干爹,是否还有其他的竞争战略?
7月1日,2017中国竞争战略峰会在北京举行。与会的800余名代表,深入探讨了共享单车在大竞争时代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如何在残酷商战中赢得竞争。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高红冰受邀并发表主题演讲。
高红冰指出:
1. 共享经济的核心是共享了资源的盈余。当可以把盈余提供给更多人使用时,这种资产或价值就变成共享的方式。利用私人资源盈余、开发公共资源盈余、输出准公共资源盈余都可以叫做共享经济。
2. 以Email、BBS为代表的工具,以web为代表的渠道,以交易、支付、物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正在崛起的人工智能、人机共存、大数据、云计算、IOT,四层基础设施叠加,构成了今天的互联网+。它会沉到经济社会商业底层,深刻变革整个社会经济图景。
3. 共享单车是在线的自行车网络,依靠扫码、移动支付、定位技术等,实现人车分布式、网状匹配。
4. 美国基于信用卡的共享单车创新,使用便利性差、投资成本和使用费用高,注定无法像中国基于二维码扫码、移动支付的共享单车大范围推广。
5. 共享单车目前的种种乱象,应该以平台化的治理方式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治理,因为价值创造是全部人享受的,责任承担也应该是全部人承担的。解决问题应该以商业手段为主。共享单车商业模式必须将创新治理纳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