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两会上,精准扶贫是各位委员都热议的事情,总书记和总理对扶贫问题都十分关注。现在精准扶贫到了十分关键的时期,我想谈三点。
第一点,现在扶贫最关键的是要精准、能瞄准。那么现在的瞄准这个问题上,有一个很大的难点,就是我们现在国家统计局统计的贫困人口,按照2014年底的标准是7017万人,按照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的人数大概是八千万人,低保人数是四千多万。这三个数据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相互之间并不是完全重合的。比如说低保人数和建档立卡的人数,它的重合可能连50%都不到。所以到底怎么去识别、按照什么样的标准识别,到现在为止还是个很困难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扶贫的标准,前两年脱贫人口是一千多万,大概在1400万左右。有一个数据说去年年底大概全国的贫困人口还有4300万,到2020年底还有4年的时间,一年如果是一千万多一点,到2020年底这个数据是可以达到的。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孙久文
但是我们也是要看到,越往后我们的扶贫越要啃硬骨头。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越往后,这些贫困人口贫困的深度越深,自我脱贫的能力越弱。未来这四年从精准扶贫、反贫困这个工作,已经进入到啃硬骨头这样一个阶段了,这需要做更多、更加艰苦细致的工作。
当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我们现在的标准其实并不高。比如说以2014年底2800块钱的贫困标准来说,有一次我到新疆阿克苏调研,他们说这个标准很好完成,一个馕3块钱,早上一个馕、中午一个馕、晚上一个馕,一天9块钱就脱贫了。所以现在国家全力以赴的投入和各个地方的重视之下,我们到2020年完成这个脱贫攻坚的任务还是很有把握的。
第三点是创新扶贫的模式。特别是从产业上讲,我们应该从更多的角度、更多的方面去创新扶贫的模式。让我们贫困地区的农民可以从各个方面发挥本地的各种各样的优势,开发当地的资源,发展适合当地的产业,同时培育起他们自我反贫困的能力,这个很重要。前不久在《经济日报》做一个节目的时候,当时有个大别山的扶贫办领导说大别山他们那的创新扶贫模式,是在阳光比较充足的地方搞光伏扶贫,实际上这对当地农民来说既方便又生态,就是说国家用扶贫资金做一些光伏发电放在农民家的房顶上,用光伏发电以后,主要当地有供电部门的配合,农民通过电网送到国家的主电网上,这样农民一边发电还一边用电,到年底进行核算,除了自己用电以外,还可以从电网上有一些收入。通过类似的方式,用多种多样的办法,让农民扶贫的路子能够越走越宽,而不是越走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