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觉得现在您这个课堂会变成未来大学课堂的一种吗?”
“已经是了!”
“所以说变成一门课了吗?”
“它不是一门课,它是帮助很多课进行改造!”
“它跟其他课程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
“只要跟实践相关,都可以用这种模式,语文课也可以这样上!”
北京有名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蔡剑对教育进行划分,分成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老师教书,主要以考试为主,老师教学生学;第二个阶段相当于辅导实践,老师帮学生学;第三个阶段是让学生学,采取的是论文答辩的形式;第四个阶段是互动实践,称作向学生学。第四个阶段的教育又被称为第四代教育,即“4G(Generation)”教育。可是从老师教学生到老师向学生学究竟是如何转变,第四代教育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一、什么是4G教育?
“老师成为教练,学生成为选手,课堂成为工作房,考场变成市场,达到实践与理论合一的理念,这就是第四代教育!”蔡剑本想是做进一步解释,可是他的比喻却加深了我的疑惑。
“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过去把课堂和现实割裂了,而现在我们要把现实,也就是实践放进课堂!”课堂本就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屋子,空间就这么小,又怎么能把实践融入进去呢?
“你用手机来干嘛?”
“聊天,查资料。”
“你上课是不是特想玩手机?”
“是!”
“这就是惯性,你习惯了手机,那为什么要让手机变成负担而不是工具呢?”
蔡剑提到的能把课堂跟实践融为一体的工具便是手机。细细想来,手机的确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可是这被老师万般不待见的手机究竟又是如何应用于课堂的呢?“手机打破了边界,那我们现在要做一个项目,就是在课堂‘玩’手机,在玩中进行讨论和学习!”蔡剑分析道,课程在过去是一种知识的传授,老师来讲,学生来听,但是课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手机成为学生讨论的工具,听上去好像是个不错的想法,但是学生真的能抱着手机不玩而是乖乖上课吗?这种课堂的效果又会如何呢?
二、带着手机,来上一堂“创新创业”课!
“这是一节选修课,第一次开班就爆满,从来没有一节课如此火爆,我们学校有好几个校区,有的学生坐一个小时车来上这节课!” 夏晶,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名研二学生,当她第一次听说这门课时,好奇心促使她报名参与进来。
“每个人在手机上发布一个项目,我们就在手机上评价、讨论。在第一堂课上,有的同学发布了吉他课,支付一定的钱跟他学吉他,有的人发布的是卖自己的手工艺品,我发布的是一个健康知识。因为我是学针灸推拿的,有人想跟我了解健康知识的话,可以跟我聊天,不过是要花钱的哦!”夏晶说这是她上的最有意思的一节大学课,学生们很多都会上台阐述自己的项目。这节课没有固定的学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和学生之分,每个人脑子里的小点子都被充分地激发了出来,每个人都是这节课的老师。
“在这节课上,真正实现了知识创造财富。”因为这门课是不分学院的,每个学院每个专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大家带着启动资金开始了自己的小创业,脑子中的idea不再只是一个想法,而是成为了现实。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创新创业课第一所试点学校,课程一经发布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目前,北京已经有十几所学校跟有名网进行合作,其中包括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学府,以及各个城市的专业学院和职业学校也已经在洽谈和合作中。
4G创新创业课区别于其他的课程模拟实践,课程采用真实的创新创业方法,引导学生体验创新创业。“课程一开始,我们会给每个学生发放100元现金作为创业基金,应用创新学堂微信客户端或者‘有名市场’APP,线上线下结合,为创业就业提供训练和发展的平台,实现真实交易互动。”创新学堂平台启用现金互动实践的形式,一方面调动大家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同学们获得最真实的体验。
在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上交易时的现金可以提现,也就是说这不仅是一个课堂,更是一个市场,这也就应了蔡剑最初的那句话。“老师成为教练,学生成为选手,课堂成为工坊,考场变成市场,达到实践与理论合一的构想。”
三、不是人人都要创业,但是人人都要创新!
“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但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呀?”
“创业不等于创新,创业也许是1%的人,也许是0.5%的人,但是创新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的。”
“现在很多企业抱怨刚毕业的大学生没办法使用,我们还得培养他们几年,成本太高。为何没法使用?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都已经跟市场实践脱轨。”大学课程滞后,教授讲述的例子都是很多年之前的案例,无法跟实践相结合,导致现在很多学生被培养成了另一种层面的“书呆子”,他们进入企业后要重新学习。蔡剑还提到了另一方面,老师念书本、PPT的形式也让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学生听课效率下降。
“我们用互动的教学方式,改变了课程效果,让学生喜欢这个课程,热爱学习,让他感觉出来他是为自己而学。”蔡剑提到第四代教育又被叫做CAI教育。
CAI是协同、行动、以及创新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即Collabration、Act、Innovation。蔡剑便是把这三点相融合创造出了创新学堂,在课堂中实现团队、协同和创新。
蔡剑从2008年起开发和研究这种课堂模式——把协同创新理论与互联网+创新教育体系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创新学堂。 他创造性的首次将协同、行动、创新有机结合,以自主研发的互联网学习实践平台为支撑,塑造学生五色创新思维的健全人格与服务社会能力。
当我问蔡剑,“为何要研究‘创新’,这个很少有人会触碰的领域?”,他的回答很简单却引人深思,“有些东西是你创造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出来的。”
如果你有很多idea,如果你想提高你的创新能力,就扫描二维码来创新学堂吧,也许下一个爱因斯坦或者乔布斯就是你或者你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