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富
生意的基本取向是盈利,再高级一点是持续盈利,再说大点是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
生意的运营,无非是开源节流,一方面广开市场,多做业绩,放大规模,一方面控制成本,提升效率,避免内耗。
当然了,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要解决生存问题,先得要抓经营做业绩,到一定规模之后,上轨道了,就得要注意内部管理与外部经营的平衡。再上升到更大规模时,则要以管理为导向,推进有序发展,这个时候,利润的增长点也许不是完全来自销售业绩,而是来自成本控制。
若是不管成本控制,老板在各方面的忽悠下,一个劲儿地把销售规模和业绩流水做大,甚至是牺牲利润做规模,其实是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只是虚假繁荣。所谓的高业绩高流水,会掩盖太多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成本递增率超过业绩递增率的情况,也就是生意做得越大,反而越不挣钱了。
做生意犹如开车,一脚踩油门,要做业绩,一脚踩刹车,要控制成本。有些老板认为,控制成本就是加强监督,减少费用,直接降低成本,不是不是不是,这么干也许会导致成本更高。因为这控制成本的核心是提升效率,提升投产比,不是简单地减费用。
成本控制,有三个基本要素:
1. 员工的情绪管理。
浪费也好,磨洋工也好,提升工作效率也好,创新创造也好,都是人为因素。决定人为因素的,不仅仅是利益驱动,更是员工的情绪,也就是工作态度。若是把员工惹得不高兴,心情不爽,丢了面子,受了委屈,你觉得员工还会为公司为老板考虑如何节约成本吗?非也,反而会更加疯狂地浪费,或是损公肥私,为自己出口气。
所以,首要因素就是对员工的情绪有主动管理意识,方方面面照顾到员工的情绪,务必记住,员工能吃经济上的亏,但绝不能吃面子的亏。涉及到成本控制方面的问题时,也不能直接说是因为要控制成本,所以要求员工如何如何,因为在员工看来,为公司节约成本,就是为了老板多赚钱,而老板多赚钱又不多分给我,凭什么要节约成本。而是以避免误会,减少污染,注意环保,提升效率,避免加班,改善个人工作风格及外在形象,锻炼自身的职业技术等名义来引导。
这也是公司里的老板娘在抓成本控制的时候,为什么反而效果适得其反,因为老板娘只顾着控制成本,很少考虑员工的情绪,各种直接减成本或扣钱,导致员工的不满和抵触,各种消极懈怠和磨洋工,反而导致了更大的成本出来。
2.降低内耗。
尤其是各种账面上看不到的跑冒滴漏,虽说一个小点浪费不了几个钱,但几十个点,上百个点,一年下来也不少钱。
内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毫无意义的内耗,没有人从中受益,例如公司办公室文件物品管理混乱,每天员工都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找东西,这种内耗完全没有意识,谁也没在其中占到什么便宜。一种是损公肥私型的,公司有损失,但经办员工个人有收益了。
这些跑冒滴漏的内耗点,老板往往是看不到的,但员工却很清楚。可通过有奖合理化建议的征集,鼓励员工针对公司各处的内耗浪费提出修补意见。虽然多发了些奖金出去,但抓住了许多隐藏的内耗点,堵住了许多小漏洞,还承认了员工的价值(观察力和责任心),总体上算下来,老板还是赚的。
3.提升效率。
效率是无限可提升的,每个动作,每个流程,乃至每个细节点,存在大量的改善空间。通过提升效率,优化动作,重新梳理流程,改善投产比,提升了工作效率,也是一种成本控制。例如给频繁打单的销售人员配置双屏电脑,一个屏显示打印票据页面,一个屏显示其他工作内容。虽然只是多装了一个屏的成本,但打单效率会直线上升,且大幅降低来回切换导致的误差率。例如对办公室所有工作用品实现分类收纳,同一类用品一个透明收纳盒,再加贴说明标签,固定位置,这样大幅提升了员工查找物品的速度。例如:将所有要执行的工作安排时间表进行放大上墙,所有员工抬眼可见,有效避免了因为忘事或是记错了带来的麻烦和修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