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宇是一名在中关村上班的程序员,家到公司距离很远,每天在路上至少要3个小时,手机是他主要的消遣工具。除了用微信聊天,他现在看新闻的新宠是一款名为“今日头条”的App。
“今日头条最吸引我的地方是提高了看新闻的效率。”万宇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在新媒体时代,海量碎片化信息充斥,微博、App需要噪音过滤器。去年7月,今日头条在App Store上线,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为用户推荐个性化内容。关注IT新闻的万宇立刻被吸引住了。“用户通过微博账号登陆,后台程序5秒钟就可以为你创建一个基于兴趣的DNA模型。”今日头条创始人、CEO张一鸣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
与很多内容聚合应用(RSS)类似,今日头条也不生产内容,而是抓取其他新闻来源,但它独特是以第三方授权应用接入多家社交网站API接口,如果你首次以微博账号登录,它可以获取你在微博上的好友关系、转发、评论、收藏等信息,并据此为你计算出你的兴趣维度。但它是否涉嫌侵犯用户隐私,还处于模糊地带。今日头条总用户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超过了5000万,几乎可与几大门户新闻客户端分庭抗礼。
但与此前流行的新闻资讯类App相比,今日头条能按需定制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仿照美国的Flipboard,国内也有Zaker、鲜果、VIVA畅读等订阅应用,都已获千万美元左右融资。
今日头条的数据挖掘技术特点是你使用越频繁,数据匹配精准度就越高。万宇在微博上关注了很多科技媒体,9月苹果新品发布是一大热点,他打开今日头条,就看到相关内容。“你用的越多,我们越懂你。”张一鸣说。其内容来源很多元,“今日头条满足的需求更长尾,别家可能会满足国家大事,而我们希望覆盖得更全面。”
在技术实现上,今日头条与门户新闻客户端最显著差别是内容提供方式。以国内目前用户量最大的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它主要靠人工编辑,而今日头条依靠机器算法。“我们会第一时间抓取微博和全网上千家网站的新闻推送给用户,对于时效性很强的新闻,每过6个小时排序就会降低。”张一鸣说。但算法会杀死传统媒体吗?谷歌新闻并未代替《纽约时报》,App算法再数据挖掘也大多采用的是来自媒体的信息。
据艾媒咨询《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调研报告》显示,2013上半年中国手机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达到2.85亿人,iOS和Android全平台移动新闻App用户日均使用次数超过1.3亿次;日均覆盖人数方面,网易新闻客户端、搜狐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位居前三,分别占比30%、28%和22%。今日头条以约8%排在第四,但它的认同度最高,用户愿意推荐给他人。
但各家新闻客户端对数据挖掘的态度不一。“目前我们的研发团队正在进行相关技术开发,减少运营维护成本。”网易移动门户总经理徐诗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腾讯移动媒体产品部副总经理黄海表示,“在个性化上,腾讯已经按地域推出单独的地方新闻,不过始终认为用户对重大信息不要有漏掉的焦虑感是最重要的。”
今日头条也在做商业化,更多是展示广告,如开屏广告、信息流中穿插品牌广告。“未来利用数据挖掘了解用户喜好,比如某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频繁看车,我们就会为他精准推送汽车广告。”张一鸣说。但它最大风险是,如果各家网站尤其是新浪微博禁止今日头条抓取内容,其模式难以为继,网易新媒体中心总监吴茂林说。撰文/郑江波
总之 新闻App竞争激烈,在各类手机应用里,新闻类使用频率高达67.6%。但数据挖掘个性化意味着侵犯隐私吗?算法会杀死传统媒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