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心灵导师
“别望子成龙,望子成人,让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姚鸿昌认为,只要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将来能做一个走出家门能快乐生活、走出校门能创新工作、走向社会能和谐相处的普通人,比单纯有学历要好许多。他主张,不要学而优则仕,要学而乐则喜。
一个孩子曾问姚鸿昌:“姚老师,我是不是猪脑子?”姚鸿昌听后很诧异,问他怎么回事。孩子说,妈妈经常骂他是猪脑子。姚鸿昌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介绍,这个孩子平时比较调皮捣蛋,爱打架,经常挨批评。姚鸿昌又找家长了解情况。孩子的妈妈也很苦恼,说孩子的学习不好,家教也请了,孩子就是学不好。孩子的爸爸一生气就打孩子,她一气也经常骂孩子是猪脑子。有时骂急了,连孩子的父亲也一起骂———“你简直是猪脑子,跟你爸爸一个德性。”为此,夫妻两人经常吵架,还动不动说要离婚,夫妻之间的不和谐在孩子面前暴露无遗。“这些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甚至影响孩子处理将来的婚姻和家庭。”姚鸿昌认为,家庭不和谐对孩子的影响最深。
了解情况后,姚鸿昌对孩子的妈妈说,你以后不要再说孩子是猪脑子了。你的孩子一点不笨。不信,我们可以当场考考他。你拿出2007年的日历,随便说出一个日期让他算算是星期几,算对了,以后千万不要再说孩子是猪脑子。母亲答应了。姚鸿昌当场把孩子从屋里叫出来,让父母拿日历随便说一个日期,让儿子算星期几。结果,除了一个问题父亲恶作剧外,其他问题孩子都答对了。孩子的父母很惊讶,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在此之前,姚鸿昌早就把神算日历的秘诀告诉了孩子。
由于孩子的父母主动和孩子一起做实验,平时不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并且承诺不断对孩子给予肯定。经过一段时间,孩子的成长越来越好,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孩子的成长不仅仅需要父母,更需要心灵导师。与其让别人成为孩子的心灵导师,家长为什么不自己当孩子的心灵导师呢?”姚鸿昌呼吁更多家长做自己孩子的心灵导师。
让“差生”当“老师”
对一些家长所苦恼的孩子厌学问题,姚鸿昌主张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转到“系统思维辩证施教”上来。对厌学的孩子,他认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应该“同病异治”,有的应该“异病同治”。
一个孩子在班里考试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家长和老师都很苦恼。姚鸿昌和老师一起去家访时了解到,这个家庭,父亲是一个公司的老总,母亲原来工作也不错,后来辞了工作,在家做了全职妈妈。聊天中,姚鸿昌还了解到,孩子的父亲曾对孩子说,我没有文化,照样可以当老总。你好好学,将来送你去美国读书。父亲以为自己的承诺可以鼓励孩子好好学习,结果,孩子只记住了父亲很有钱,可以送他去美国读书,其他没记住。
了解这个家庭情况后,姚鸿昌和孩子进行了全面的沟通。沟通中,了解到相对而言,这个孩子的英语比较好一些。最近一次考试,英语成绩54分,而语文成绩才12分。姚鸿昌问孩子有什么梦想。孩子说,他想把"肯德基”开到美国去。听完孩子的“梦想”。姚鸿昌为孩子的天真可爱笑了。他对孩子说:“肯德基”就是美国的,你不如把咱们中国的扒鸡开到世界各国,多牛呀!孩子说,行呀,那就把中国的扒鸡先开到美国去。趁热打铁。姚鸿昌又对孩子说,你去美国应该有一个女秘书,你妈就是最合适的人选,你培养她当你的女秘书吧!去美国首先要会说英语,你可以教你妈妈英语。孩子笑笑同意了,只是说妈妈不太爱学习。
姚鸿昌又和孩子妈妈沟通,说服孩子的妈妈当孩子的“学生”,让孩子当自己的“老师”。孩子的妈妈开始有顾虑,说自己年轻大了,不好学,最后还是勉强同意了。
后来,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考了七八十分,其他课相比原来也有了进步。
做孩子的成长榜样
结合自身经历,姚鸿昌总结认为,家庭教育其实不是孩子教育,而是家长的教育。家长要做孩子的成长榜样。
他介绍说,他的儿子在成长过程中也曾迷上电脑游戏。当时,他也曾动过强行不让儿子玩电脑的念头,后来想一想这不是最好的办法。
最后,姚鸿昌选择去和孩子一起玩电脑,并且全家4口人一起玩电脑。学习一段时间电脑后,家里还组织了一次电脑比赛。结果,儿子得第一名,老伴得最后一名,他自己在前三名。老伴虽然得最后一名,却很高兴。因为,通过全家学习电脑,提升儿子的目的达到了。
原来,在学电脑的过程中,看到儿子枯燥的程序都能弄明白,姚鸿昌对儿子说,你的数学肯定可以学好。儿子受到鼓励,用心去学数学,数学成绩果然不错。
看到儿子玩一些游戏进不去时,灰心地退出来。姚鸿昌问儿子咋回事。儿子说,英文提示看不懂。姚鸿昌鼓励儿子查英文词典。弄明白英文的意思后,儿子再试着进去时,一下就成功了。通过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儿子不知不觉喜欢上了英语。
“在玩电脑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儿子的数理化和英文成绩,而且培养了儿子的自信。”后来,姚鸿昌和儿子一起参加全国电脑大赛,20名选手他们是一对唯一的父子兵。《电脑爱好者》杂志的编辑了解情况后,还专门约他们父子各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的学电脑心得,传为佳话。
一位50多岁的下岗女士,期盼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结果孩子由于迷恋网络勉强考了一所职中。偶然机会,认识姚鸿昌后,这位女士讲了自己教育孩子的苦恼。姚鸿昌向她介绍了自己当年和儿子一起玩电脑的经验。最后,这位女士学习姚鸿昌,为了孩子也开始学电脑,最后成为一家IT公司的经理人,解决了再就业的问题。孩子受母亲影响,也开始好好学习。后来,这位女士的孩子考上了山东大学,毕业后也找了一个好工作,结婚时还专门请姚鸿昌参加他的婚礼。
姚鸿昌希望父母对成长中的孩子要“三多”:多些宽容中的接纳,少些狭隘中的拒绝;多些赏识中的发现,少些审视中的挑剔;多些关爱中的付出,少些冷漠中的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