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跨界融合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种跨界,跨界思维是一种“普适智慧”,不是只有创新时,才需要跨界;也不是需要跨界了,才去做跨界的准备。跨界,首先必须跨越思维观念之“界”;跨界,应该成为一种行为方式。组织内部一定要动态化、柔性化、协同化,形成灵动可变的柔性组织,才能齐力推动外部的跨界。乐视的超级电视为人称道,现在居然出手机、汽车。
互联网之于其它产业,带来冲击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融合是一种气度,融合是一种力量,融合是一种勇气,融合是一种追求。融合让你适者生存,融合让你掌控能量。产业的冲击会很普遍,产业的颠覆会少有发生,产业的融合会成为流行。
第二、创新驱动
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人称之为信息经济、有人说创客经济。这说明时代处于动态变化中,另外,表明这些因素在这个特定阶段愈发表现出其重要性和主导性。
驱动要素的选择不能再停留在被GDP推动、被利益集团携裹、被失速风险制约的传统模式了,需要逐步形成新范式。中国粗放的资源驱动型增长方式早就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到创新驱动发展这条正确的道路上来。同时,要敢于打破垄断格局与条框自我设限,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因素,建立可跨界、可协作、可融合的环境与条件。这正是互联网的特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来求变、自我革命,也更能发挥创新的力量。
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什么位置?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旗帜鲜明地做出了回答: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统筹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合作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开放创新的有机统一和协同发展。
政府的一些信号已经足够明确,国家现在处于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国未来是创意创新创业创造驱动型发展,发展是靠打破机制的藩篱,是靠更多的个人发挥创造精神,是靠协同创新、跨界创新、融合创新,这就是最不应被忽视的“新常态”!
第三、重塑结构
重塑结构不仅是互联网+所要带来的,而是从互联网这个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信息革命、全球化、互联网业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关系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结构被重塑的同时带来很多要素如权力、关系、连接、规则和对话方式的转变。
互联网变迁了关系结构,摧毁了固有身份,如用户、伙伴、股东、服务者等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自由切换。互联网改写了地理边界,也摧毁了原有的游戏规则以及管控模式。
商业模式不断被创新,管理的逻辑也发生了长足的变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权力重心发生重大迁移,连接、关系越来越成为企业追求的要素之一。监管与控制,流量与屏蔽,都有了新的涵义与操作思路。
互联网打破了固有的边界,减弱了信息不对称性,信息的民主化、参与的民主化、创造的民主化盛行,个性化、屌丝精神、屌丝思维越来越流行。互联网让社会结构随时面对不确定性,社群、分享大行其道,接触点设计,卷进方式设计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必修课,而注意力、引爆点成为商业运营和品牌传播中重点关注的要素。
互联网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会的运营效率。如购票原来要跑到售票点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不到一分钟就随时随地随需可以在移动端完成。移动互联网催生了持续在线,移动终端成为人的智能器官,随时被连接。用户的需求越来越多地发生在移动互联网上,如通信的需求、信息的需求、传播的需求、娱乐的需求、购物的需求等等。
互联网可以把选择权交给用户,像海尔建立的互联工厂,可以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定制空调。
互联网还集成了大众智慧,用户参与设计,用户参与创新,用户参与传播,用户参与内容创造,用户对于物流、菜品的评价实际上是在参与管理。互联网基于个体发端了“众”经济,众包、众筹、众创、众挖,既是社会的新结构,是商业的新格局,又是生活的新方式,是经济的新范式。
第四、尊重人性
百度百科云,人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基本人性的映射。简单讲,人性即人的本性,如对于胜利的渴望,对尊重的重视,对与人相处的要求,对新鲜的好奇。当然,懒、追求惬意随性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人性的光辉是推动进步的首要力量
人性的光辉是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最根本的力量。尊重人性是互联网最本质的文化。互联网除却冷冰冰的技术性,其力量之强大最根本地也来源于对人性的最大限度的尊重、对用户体验的敬畏、对人的创造性发挥的重视。例如UGC,例如卷入式营销,例如分享经济,都是透视人性、尊重人性的产物。
人性即体验,人性即敬畏,人性即驱动,人性即方向,人性即市场,人性即需求,人性即合作。人性是连接的最小单元、最佳协议、最后逻辑;人性化是连接的归宿,是融合的起点,是存在的理由。小到一次互动,大到一个平台,都要基于人性思考、开发、设计、运营、创新和改进。
人性是检验的标尺,人性是关系的核心。重视人性、尊崇人性的机构,可以为服务增值。君不见,海底捞、外婆家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的人排队、等一个小时也无悔?传统的行业、过去的服务谈转型、讲升级,最根本的出发点不要忘记初心—基于人性!
五、开放生态
依靠创新、创意、创新驱动,同时要跨界融合、做协同,就一定要优化生态。对企业、行业应优化内部生态,并和外部生态做好对接,形成生态的融合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创新的生态,如技术和金融结合的生态,产业和研发进行连接的生态等等。
“风起于青萍之末,止于草莽之间。”好的生态激活创造性,放大创造力,孕育创意,促进转化,带来社会价值创新;坏的环境、阻碍的规制、欠缺的生态则会扼杀创新于襁褓。
“开放度”决定行业、企业命运。未来的商业是无边界的世界。在这个重要前提下,衡量企业跨界能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开放性、生态性够不够。
六、连接一切
跨界需要连接,融合需要连接,创新需要连接。连接是一种对话方式、一种存在形态,没有连接就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方式、效果、质量、机制决定了连接的广度、深度与持续性。
连接是有层次的,可连接性是有差异的,连接的价值是相差很大的.但是连接一切是“互联网+’’的目标。连接一切有一些基本要素,包括技术(如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等)、场景、参与者(人、物、机构、平台、行业、系统)、协议与交互、信任等。这里,信任作为一个要素很多人未必理解或认同,但它的确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互联网让信息不对称降低,连接节点的可替代性提高,只有信任是选择节点或连接器的最好判别因素,信任让“+”成立.让连接的其他要素与信息不会阻塞、迟滞,让某些节点不会被屏蔽。此文根据《互联网+》书籍编辑,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