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焦虑症”绝非空穴来风,因为许多中产家庭曾经是富人。改革开放38年以来,大约每隔10年就有70-80%的富人跌出富裕阶层。八十年代初的富人是“万元户”;九十年代初的富人标准是百万、千万;2000年初的富人家产是几亿、几十亿。2010年至今,富人标准已达百亿、千亿,还不包括万亿资产的“金融大鳄”。
20年前的企业每一千家如今存活两家,即0.2%的企业存活率。从家庭看,逾70%的资产是房产,所以关注房价涨跌。在中心城市有一套像样的房产就是千万富翁,但实际生活水平如何呢?比如北京中产家庭:住的是千万豪宅,拿的是万元月薪,过的是紧吧日子,聊的是天下大事。这种生活状态被称之为“富裕的贫困”。
那我们的“焦虑”从何而来呢?
著名经济学家金岩石认为,如果看资产你是千万富翁,但是如果看收入,你过的是苦日子。如果你每天都在为一根油条来操心,你已经走进了一个陷阱,那就是中产焦虑症。如果我们按“产”字来看,家产千万,甚至过亿,但是如果从现金流看,你不过就是一个中等白领。这时候你会产生一种焦虑,这种焦虑从哪里来呢?焦虑就来源于你拥有的这个房产,天天在想我是该卖呀?还是再买一点儿呢?你看中国的媒体上关于房产的争论为什么这么多呢?都来源于三个字——“焦虑症”。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焦虑呢?因为今天你能够成为富裕的贫困中的富裕,70%以上是因为你拥有的房产,所以许多家庭是因房产而成为富裕,但为什么贫困?因为房产不能给你带来油条,不能给你带来现金流。可是你如果卖了,它涨了呢?焦虑!如果你不卖,它跌了呢?我还焦虑!所以成败萧何,中国家庭尤其是北京对房产的关心,就是中产焦虑症的第一症状。
这时候你就会看到,走进都市家庭的第一代财富几乎都是土地房产,其实它就来源于一个字——“土”。我们原来在村里靠土地谋生,今天我们走进城市,我们难道没有带着对土地的依恋吗?其实第一代财富对土地房产的依恋来源于我们原来是村里人,这就叫土。可是中国有没有真正富过呢?我们古上的人就给我们留下了一句理财宝典——“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于是当古董、黄金、收藏品、翡翠、和田玉和各种你认为值钱的东西走进家庭,其实它代表的是都市家庭的第二代财富。是因为你可以戴着显摆,是因为你可以带着跑,是因为兵荒马乱的时候你房子带不走,土地带不走,但是金银细软你可以拿着走,可是所有这些金银细软加在一起就三个字——“流动性”。土地房产是一种偏好,叫不动产偏好,而古董黄金是另外一种偏好,叫流动性偏好。
中国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就走到这一段儿,就不再往前走了。可是不再往前走,带来的结果就是我们无论曾经多么富有,今天仍然是贫穷的。为什么呢?当中国大妈抢黄金的时候,牛津词典专门创造一个词条叫“中国大妈”,现在你也许在网上已经注意到一个新词儿,叫“东北大妈广场舞”、“江南大妈比特币”,这时候你就会看到韩国大妈和中国大妈玩的不是一个东西,中国大妈和英美大妈玩的更不是一个东西。这时候我让大家理解,当牛津字典把中国大妈抢黄金这样一种偏好编成一个词条的时候,巴菲特先生说了,他说“黄金跌到800,我也不买”,是因为没有收益率。
这样你才会理解,化解中产焦虑最重要的是能够配置资产,获得较高的收益率,而这个资产是房产,还是任何其他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个字——“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