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恒诚,张恒诚讲师,张恒诚联系方式,张恒诚培训师-【讲师网】
著名培训导师、企业成果教练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张恒诚:美容师必备的专业知识
2016-01-20 38937


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之一,占体重的16%,其表面积成约1.5-2平方米,它的厚度会因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和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为0.5-5毫米,表皮厚度为0.2-3毫米,眼睑及腋部皮肤最薄,手掌及足底皮肤最厚,每一英寸的皮肤含有上百万个细胞以及错综复杂的血管与神经网,还有毛囊、皮脂腺以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每平方英寸的皮肤含有:65根毛发,9500000个细胞,95-100条皮肤腺,78个热知觉器官,13个冷知觉器官,70公尺神经,7公尺血管,60-165条压力触觉器,650条汗腺,1300条可以显示疼痛的神经末端,19500个神经组织末端和知觉细胞。

二、皮肤的层次
(一)表皮
1、角质层:是表皮的最外层,由数层紧密的鳞状细胞所组成,是扁平无核的死亡老化细胞,含有角质蛋白和角质脂肪,其作用维持皮肤水分,角蛋白是一种非水溶性物质,对于酸有机溶酶等都有一定抵抗力,对表皮起重要保护作用。
2、透明层:仅见于手掌和足底等没有毛囊的部位,起保护作用。
3、颗粒层:一般由2-4层与皮肤表面平行或纺锥状细胞所构成。细胞中含有大量透明蛋白、角蛋白所成的颗粒,颗粒粗大而不规则,称为透明角质颗粒,它可以折射紫外线,但易受盐、碱、热的破坏。
4、棘  层:为表皮中最厚的一层,由4-8层带棘突的多角型细胞组成,有分裂功能,能参于创伤和修复、繁殖作用——再生。
5、基底层:由圆柱基底细胞组成,又称圆柱细胞层邻接真皮层,由真皮乳头体中的毛细血管补给营养进行细胞分裂、再生,是表皮各层细胞发生之源。

(二)真皮层:由纤维、基质及细胞所组成,可分为两层:
1、乳头层:直接位于表皮下,呈乳头状,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装置,在指端、乳头和生殖器的真皮乳头数止最多,因而感觉特别灵敏。
2、网状层: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汗腺、皮脂腺、竖毛肌和毛囊等。于真皮纤维较多,内有胶原蛋白纤维、弹力纤维及多糖体,所以使皮肤有一定的抗接能力和弹性,皮肤的松紧和硬度取决于此层的状态。若此层的胶原纤维断裂或变硬,便易造成皮肤老化而出现皱纹。
(三)皮下组织:由大量的脂肪组织及疏松的结缔组织组成,其厚度因年龄、性别、部位及营养状态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皮下组织内含动脉、静脉、淋巴管、肝腺、神经及深部毛囊,主要功能是防止热量的发散、储藏脂肪、抵御外来机械性的冲击,同时还有保持皮肤张力、丰满身体形态,女性的皮下脂肪多于男性,使皮肤也较光滑圆润,具有令人羡慕的曲线美。

三、皮肤的生理功能
1、保护作用    
皮肤是身体的保护器官,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环境中各种有害物质的伤害,同时防止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丢失。皮肤的防护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防化学物质侵入。皮肤对化学物质的防护主要在角质层,角质层结构紧密,形成一个完整的半通透膜,除了有汗管向外排出汗液外,不存在大的孔道。
②防微生物侵入。角质层对微生物有良好的屏障作用,在正常情况下,细菌和病毒一般不能由皮肤进入人体;当皮肤破损,防御能力被破坏时,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感染;还有,皮肤表面偏酸性,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此外,皮肤表面皮脂中的某些游离脂肪酸对寄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③防紫外线伤害。因为皮肤角质层能反射大部分日光,表皮细胞对紫外线有吸收能力,表皮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产生的黑色素颗粒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最强。
④对机械性损伤的防护。柔软的皮下脂肪对外来的碰撞、挤压起一定缓冲作用。正常的皮肤角质层坚韧,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真皮中的弹力纤维和纵横交错的胶原纤维坚韧而具有弹性,放在一定程度内,皮肤能耐受外界的各种机械性刺激,如摩擦、牵拉、挤压及冲撞,迅速恢复正常状态,而不发生不可逆的改变。
⑤防止水分和电解质的丢失。首先,表皮角质层的独特结构足以防止脱水;水分子要通过角质层,就必须出入几层结构紧密的角质细胞和富含脂质的细胞间物质。

2、调节体温
当外界气温较高时,皮肤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体表血流量增多,皮肤散热增加,使体温不致过高。当气温较低时,皮肤毛细血管网部分关闭,部分血流不经体表,直接由动静脉吻合支进入静脉中,使体表血流量减少,减少散热,保持体温。当气温高时,人体大量出汗,汗液蒸发过程中可带走身体的部分热量,起到降低体温的作用。  

3、分泌、排泄作用  
皮肤的汗腺可分泌汗液,皮脂腺可分泌皮脂。皮脂在皮肤表面与汗液混合,形成乳化皮脂膜,滋润保护皮肤及毛发。皮肤通过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

4、吸收作用
皮肤并不是绝对严密无通透性的,它能够有选择地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皮肤直接从外界吸收营养的途径有三条:
①使角质层软化,渗透过角质层细胞膜,进入角质层细胞,然后通过表皮其它各层;
②大分子及水溶性物质有少量可通过毛孔、汗孔被吸收;
③少量营养物质通过表面细胞间隙渗透进入真皮。

5、感觉作用    
皮肤内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可感受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如触觉、痛觉、压力觉、热觉、冷觉等。 

6、新陈代谢
皮肤细胞有分裂繁殖、更新代谢的能力。皮肤的新陈代谢功能在晚上10点至凌晨2点之间最为活跃,在此期间保证良好的睡眠对养颜大有好处。

7、免疫作用    
皮肤组织内存在多种免疫相关细胞,对接触皮肤表面或进入皮肤内的细菌、病毒等可以发生免疫反应,保护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如果皮肤的免疫相关细胞出现异常,可产生多种皮肤病,皮肤病愈后留下色素沉着和瘢痕,是嫩白的不和谐之音。 

8、自稳作用
皮肤的自稳作用是指皮肤保持自身正常生理状态稳定的能力;表现为创伤修复,当皮肤受伤后,伤口附近布满细胞外液,经空气干燥造成痂皮覆盖在创面,代替缺损皮肤,起保护作用,待到创面新生皮肤组织后,痂皮自然脱落.如果真皮或穿深部组织发生较大范围的损伤,那么基底层细胞就无法修复.这时就只能靠真皮中的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充填创面,但却形成瘢痕,瘢痕中没有正常表皮结构和其它组织,不能发挥皮肤的正常功能,但仍能维持皮肤完整性.
四、皮肤的分类
(一)、干性皮肤
1、表现特征:
①皮脂分泌过少,缺少光泽,暗沉;②血流量较少,脸色苍白;③毛孔细小,不明显;④皮肤松驰,易产生皱纹和老化现象;⑤易粗糙、干裂、脱屑;⑥易敏感;
2、形成原因:
①皮脂分泌不足;②皮肤水合能力差(吸水、锁水、补水能力);③气候环境,如温差、干燥、风沙;④饮食;⑤使用化学成份过高或刺激类产品;⑥不良生活习惯,如烟、酒;

(二)、油性皮肤
    1、表现特征:
①肤色较深,油腻发亮,不洁净;②毛孔粗大;③易生黑头、暗疮、粉刺、青春痘;④不易起皱,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2、形成原因:
①皮脂分泌过旺;②荷尔蒙分泌不平衡;③皮肤含水力差,严重缺水;④食物过干、油腻;
⑤炎热,湿度过高的气候;

(三)、混合性皮肤
     1、表现特征:
①同时具有油性、干性皮肤特征;②T区特别油腻,时有粉刺产生,而眼部、两颊周为干性皮肤,有时会出现脱皮、干涩现象;
     2、形成原因:
①皮脂分泌混乱;②皮肤缺乏营养及水份;③化妆护肤使用产品不当,保养不正确;④内分泌失调;⑤情绪不稳定;

(四)、敏感皮肤
   1、表现特征:
①因外界刺激、情绪、食物、化妆品使用不当等原因时,易出现过敏反应;②表皮较薄,脆弱敏感;③伴有红血丝现象;④皮肤易出现红、痒、痛、肿、刺、脱皮、脱水现象;
   2、形成原因:
①先天遗传因素;②皮肤脆弱、抵抗、防御力、感受力差;③皮肤极度缺水;④环境因素;
⑤内在疾病及内分泌紊乱;⑥皮肤保养不当;⑦精神情绪不稳定;⑧营养不均衡、不合理;
⑨服用或搽用强烈刺激类药物;

(五)、色斑皮肤
1、表现特征:
①呈对称分布片状较多;②黑色、黄褐色居多;③多发生面颊、颧骨、额头、嘴四周处;
④有蝴蝶斑、妊娠斑、晒斑、黄褐斑等 2、形面原因:
①先天遗传因素;②身体疾病,自身功能失调;③内分泌失调;④环境污染及过度暴露于紫外线照射下;⑤使用化妆、护肤品不当;⑥口服避孕药、减肥药;⑦心理因素;

(六)、红血丝皮肤
1、表现特征:
①面色潮红;②血丝如蜘蛛网状分布;③严重者连成一片而成赤红面(红脸蛋)也叫高原红;
④易敏感、面热;
   2、形成原因:
①皮肤微血管堵塞与破裂;②皮肤易受到严重外界刺激;③护肤及外用药有激素类成分;④气候干澡,温差大,环境污染等影响;⑤身体疾病与营养影响;⑥情绪不稳定、焦虑、敏感;

(七)、暗疮、粉刺皮肤:
1、表现特征:
①在不同阶段、不同形态名称不同,如:疹、黑白头、面疮、囊肿疖、青春痘、最后暗疮;
②无规则、面部居多,也有腮颊、身体胸背等;③凸起表皮切割面为尖形、圆形为多;
2、形成的原因:
①遗传因素;②使用不良化妆品所致;③饮食不当,常食辛辣刺激的食物,营养不均衡;④情绪与压力变化;⑤荷尔蒙失调;⑥水分不足;⑦睡眠质量不好;⑧肝脏机能不佳;⑨紫外线照射;⑩身体状况欠佳。

第三章   常见肌肤问题的治疗篇

第一节:黄褐斑

黄褐斑为褐色或棕褐色不规则的片状皮损,后天形成其形态不一,基本对称分布,也有单侧发病,以颧、颊、额部、鼻部、口唇周围及面部外轮廓多见,病程缓慢,无自觉症状,且多在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常在内分泌紊乱及慢性疾病时发病或加重。
一、黄褐斑的发病病机
(一)中医医学认为黄褐斑与阴阳失调、气血失调、脏俯失调及经络失调有关。
1、阴阳失调: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的阴阳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这时人不会出现疾病。在病理情况下,就是平衡状态遭到破坏时,比如阴虚,体内的各种津液缺乏,血液粘稠度增高,流动不畅,瘀轿滞于经络,从而引起黄褐斑。再比如阳虚,人体失于温煦,使血在脉管中的运行速度减缓,血流缓慢也可以产生黄褐斑。
2、气血失调:在生理情况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血能载气,气行血行。在病理情况下,不论是气病及血,或者血病及气,都可进取终产生气滞血瘀,瘀血停滞于经络而发生黄褐斑。
3、脏腑失调:在生理情况下,人的五脏互相依存,相互为用,保持着生克关系,五脏中不论是任何一脏偏盛或不足,都能破坏这种生克关系的平衡,形成黄褐斑。临床上,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多见,如肝郁气还,脾虚痰湿凝聚,肾虚精血不足都能产生黄褐斑。
4、经络失调:中医认为经络可沟通脏腑与体表,经络之气瘀滞,可沿经络循行部位发生疾病,发生在面部可导致黄褐斑。
(二)西医医学研究
1、发病机理:
认为本病是内分泌失调引起。常由于性激素分泌失调以及结核、肿瘤、肝病等慢性疾病直接或间接影响黑色素的代谢而导致。
2、发病因素:
西医医学认为黄褐斑与下列因素有关:
性激素分泌失调,如女性月经期及长期劳累引起的月经失调等;
紫外线照射;
子宫卵巢疾患,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
妊娠期(孕激素);
带节育环;
甲状腺功失调,如甲状腺机能亢进;
长期口服避孕药;
环境污染、粉尘、CO2浓度升高并大量的溶解在潮湿的空气中;
各种慢性肝病,如肝炎及肝硬化。

二、各部位黄褐斑说明 
1、额部褐斑
内分泌疾病致各种激素失调;              
化妆品过敏、日旋光性皮炎损害;
肝胆肾病、妇科疾患、肝肾不足;
2、眼周褐斑
妇科疾病导致女性激素失调;               
劣质化妆品、紫外线共同损害;
  精神刺激、情绪不稳、心理障碍;                
肝气郁结或肝肾阴虚、血瘀;
3、面颊部褐斑
    流产、早产、妊娠、避孕或妇科病;            结核、肿瘤、肝胆疾病慢性病;
    肝脾不和、肝肾阴虚、气血不足;              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
    紫外线、放射线、荧屏射线损害;              滥用重金属、激素增白化妆品;
内服避孕、减肥、精神药物不当;              忧郁、易怒、熬夜、劳累、长期便秘;
4、上唇部褐斑
     肝脾不和、胃肠疾病、腹泻、便泌

三、诊断
   本病为后天所形成,皮损特点为黄褐色斑点,或呈片状分布,可为双颧或双颊对称分布,也可散在分布,均匀成片,形状大小不一,变有单侧发病。
四、辩证分型治疗
1、肝气郁结型
面色青,善太息,乳房胀痛乳腺增生,经来腹痛,口苦咽干,闷闷不乐,烦燥易怒,不思饮食,舌淡苍白,脉弦。
2、脾虚型
肤色黄,面容虚浮,食纳差,脘腹胀满,便溏,胖大舌,舌边有齿痕,舌苔厚腻,脉濡或滑。
3、肾阴虚型
面色黑,五心烦热,盗汗骨蒸,口渴,小便黄,大便干,夜梦多,失眠,舌质红,脉细数。
4、肾阳虚型
面色黑,水肿,腰痛动则气喘,背如负冰,如坐冰盆,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
5、肺服虚型
干咳,潮热,盗汗,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五、食疗
1、下列食物都是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应经常食用:
大枣、韭菜、菠菜、桔子、萝卜、白菜、冬瓜、西红柿、大葱、柿子、丝瓜、芹菜、黄瓜、梨、香蕉西瓜、荔枝、核桃。
2、肾阳虚的患者应食用:
粳米、百合、莲子、竹笋、冬瓜、西瓜、黄瓜、蜂蜜、梨、西红柿、葡萄、香蕉、梅子、桑椹、枸杞、猪肉、鲤鱼、西洋参。
3、肾阳虚患者应食用:
核桃、枸杞、韭菜、生姜、狗肉、鸡肉、免肉、鲤鱼、麻雀肉、牛羊肉、玉米、甘蔗。
4、肝气郁结患者应食用:
菠菜、芹菜、萝卜、荠菜、肝、丝瓜、黄鳝、全蝎、桔子、广柑、橙子、西红柿。
5、脾虚患者应食用:
山药、大枣、茯苓饼、太子参、芝麻、小麦、土豆、茄子、苹果、橙子、广柑、西红柿、无花果。

第二节:雀  斑

雀斑在发生在颜面、颈部、手背等部位的黄褐色斑点,因其形色如雀卵,故名雀斑,中西医同名。亦有称“雀子”、“雀子斑”者。本病最常见于鼻部,大约3-5岁发病,女多于男,有家族遗传史。皮损以鼻部为中心,弥漫分布,为针尖至芝麻大小的褐色斑点,数目多少不定,互不相融,无自觉症状。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医学认为:
1、肾水不足:多因禀肾水不足之体,故多在女孩七岁,男孩八岁前后之时发病,“雀斑乃肾水不能荣华于上,火滞结而为斑。”
2、风邪外搏:卫气失固,触犯风邪,则外风易袭入皮毛腠理之间。血气与风邪相搏,不能荣润肌肤,则生雀斑。
(二)西医医学研究:
1、遗传因素:是一种常见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2、紫外线。
3、内分泌失调。

4、维生素缺乏以及遗传因素导致黑色素细胞活性增强,黑色素规程于皮肤,从而引起雀斑。
5、化学物质刺激。

二、诊断
雀斑诊断并不困难,通过望诊和问诊即可确定诊断。
主要表现:
约5岁左右发病,随年龄增长而数目增多。女性多于男性,日晒后加重,夏重冬轻。发病部位以面部尤其是鼻部和眼眶下为多见,重者可累及颈、肩及手背等暴露部位,皮肤损害呈现黄褐色色素斑,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针头至绿豆大小,直径一般不超过12.5px黄褐色、暗褐色、浅黑色斑点,界限清楚,对称分布,数目多少不定,少则数十个,多则百余个,散放或密集。无自觉症状,病程缓慢。

三、辨证分型治疗
(一)肾水不足,火滞郁结型:多有家族史,自幼发病,皮损色泽淡黑,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互不融合,夏季加重增多,冬季减轻变淡,无自觉症状,舌脉亦如常人。
可选六味地黄丸。伴阴虚火旺者,宜滋阴降火,方选知柏地黄丸。
(二)火郁经络,风邪外搏型:皮损呈针尖,粟粒大小黄褐色或咖啡色,范围较广,颜面、颈部、手背等最暴露部位为多,夏季或日晒后加剧,无自觉症状,舌脉一般正常。 
可选犀角升麻汤,便干者加大黄、当归;口干者喜冷饮者加知母、石膏。

四、建议治疗方案
(一)点疗
1、点疗方法
目前国内常见的点疗有:美容针、雀斑水、扫斑机、高频电疗仪、冷冻等方法,美容院多采用美容针、雀斑水、高频电疗仪。方法简便,效果快;医院多采用冷冻、激光等方法。
2、为什么要点疗?怎样点疗?
     不管用什么方法点疗,都是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雀斑点疗后会很快消,不易反弹,如果做祛斑治疗,皮肤很快变得嫩白、有光泽,使人年轻,如果只点疗不做治疗,那么点疗留下的印痕就恢复的慢一些,因人而异。所以在接诊时,建议顾客点疗后,尽量接受点疗祛斑治疗,一是整体效果好,二是不易反弹,保持时间长。
3、点疗后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①点疗后原有的雀斑颜色加重,第二天会结痂,应告知顾客这属于正常现象。
②第四、五天结痂部位会发痒,只能用手拍,不能抓,以防留坑,让其自然脱痂。
③如局部出现感染情况,可用红霉素眼药膏涂于患处,也可口服抗生素药等。
④脱痂后,如出现红印,一般都是硬性剥脱造成,1-3个月可自行恢复,请口服维生素C。
4、点疗注意事项
①先做好接诊、建档,认真填写协议书,拍摄对比照片。
②详细询问病史,看是否有遗传史,如果是疤痕体质,不宜点疗。
③美容针点疗24小时严禁水洗,其它方法一周内不得见水,否则易造成感染。自然脱痂时间为5-10天,未脱痂前严禁手抓。
④操作时让顾客闭眼,以免突然睁眼造成意外。
⑤应向顾客告知点疗后会出现哪些症状,让她做到心中有数。

⑥点疗原则是宁浅勿深,宁少勿多,斑多而密者,可分几次处理,先将大的、明显的点掉,小的可随治疗自行消失。
⑦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点疗。
⑧注意防晒,禁化浓妆。
⑨不能食刺激性食物及带色素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心情舒畅。

(二)食疗
1、下列食物都是含维生素C较多的食品,应经常食用:
荔枝、龙眼、核桃、西瓜、蜂蜜、梨、韭菜、菠菜、橘子、萝卜、莲藕、白菜、冬瓜、西红柿、大葱、柿子、丝瓜、香蕉、芹菜、黄瓜。
2、下列食物都是含维生素E较多的食品,应经常食用:
卷心菜、胡萝卜、茄子、菜籽油、葵花籽油、鸡肝。

第三节:其它类色素障碍性皮肤

一、色素斑
真皮斑多长在眼睑之下,颧骨之上,星点状,不规则分布,皮损着色较深。多因长期使用含激素或铅、汞含理超标化妆品而造成。
本病难以治愈,只能通过类似于黄褐斑的治疗方案进行淡化、改善,建议在外用的同时配合产品治疗,效果会很好。如果配合淡化色斑的柠檬精油使用,效果会更好。

二、老年斑
又称寿斑,分布无对称性,皮损范围较黄褐斑小,多长在面部边缘部位和手背,颜色呈深褐色,是隆起性斑块,表面粗糙,呈现乳头状,与健康组织有明显界线。病因不明,可能与皮肤衰老有关,多见于老年人,是一种良性皮肤肿瘤。

三、黑变斑
常表现为皮肤发红、脱屑、发痒,然后皮肤逐渐变黑,主要在额部、颞部(太阳穴部位)、耳前后,甚至颈部,颜色淡褐、灰黑或褐黑色,深浅不均匀,常呈现网点,多延毛细血管走向分布,与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表面常有细薄鳞屑,如涂撒了一些面粉样。少数人可能有疲倦、乏力、头痛等到全身不适的症状。黑变病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多发于全身性疾病。

四、扒皮二次斑
激发性色素沉着,换肝后长的斑,呈云雾状,黑斑变白斑或色素脱失斑,多因长期换肤,表皮保护层反复受损,破坏皮肤平衡或者受到紫外线的伤害,使用劣质化妆品和外伤造成的二次色素沉着。

五、混合斑
T字区域油脂分泌旺盛,接近油性皮肤,而眼周、面颊皮脂分泌减少,接近于干性皮肤,在T字区易长粉刺,面颊部易长皱纹。皮肤色泽黑、黄、无光泽,毛孔粗大,粗糙,与自身因素(遗传)和外界因素有关。

第四节:暗疮

暗疮,中医称“肺风粉刺“,以生丘如刺,挑破流出白色粉汁而得名。初起如细小丘疹和脓疱,严重时伴有结节、囊肿、疤痕、色素沉着。多发生在面部,也可见于胸背部。

一、病因病机
(一)中医医学认为
暗疮为素体肾阴不足,相火亢盛,加之饮食失调,好食肥腻、辛辣,冲任失调,肺胃火盛,上蒸头面,或因脾胃素有湿热引起。
1、曳阴不足,火从内生:阴液不足,不能制阳,阳浮越于外,产生阴虚火旺,引起疮肿。过食辛辣厚腻之品:使湿热内生而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湿热结于内,不能下达,反而循经上行颜面,蕴藏肌肤,形成本病。
2、冲任失调:气血逆行,经络瘀滞不通,郁而化火,引起面部暗疮。
3、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肺经积热上冲头面,熏蒸肌肤,以致局部血热蕴结,气血瘀滞而成。
4、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腠理失宣,湿热相搏,形成面部暗疮。

(二)西医医学认为
1、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引起。
2、皮脂腺分泌过盛。
3、痤疮丙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螨虫感染。

二、各部位
1、雄性激素过多、皮脂旺盛。
2、上皮角化过度、皮肤清洁不当。
3滥用化妆品或涂脂搽粉太厚。
4、心火太旺、肺经风热、肠燥便秘。
(二)、面颊部暗疮
1、过食肥、甘、腻、辛、辣、温、热海鲜。
2、肠胃功能失调、皮脂代谢障碍。
3、化妆洁肤不适、细菌螨虫感染。
4、脾胃温热、大便秘结、血液酸化。
(三)、口四周暗疮
1、饮食不节、偏嗜酒肉、海鲜油炸。
2、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交替便秘。
3、肝胆脾胃湿热、气滞血瘀血热。
三、诊断
1、脂溢性皮肤。女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2、初起时为丘疹,白头,脓胞,可挤出脂肪球。
3、中期结节,囊肿。囊肿化脓后可形成细道疮疤。
4、后期可形成暗疮,凹陷性瘢痕及留有色素沉着。

四、辨证分型
1、肺热型:多见于中青年,皮损经炎症丘疹为主,颜面肤色潮红,伴有大便干燥,口臭,舌质红,苔微黄,脉数。
2、热毒型:皮损以脓胞,炎症型丘诊为主,脓胞多发生丘诊上部,破损后流出脓液,脓胞聚集,有时可见病灶周围红肿,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质紫,苔黄腻,脉洪大。
3、肝郁型:皮损以结节为主,大小不等,有炎症存在,淡红色,或紫红色,伴有胸肋胀痛,善太息,烦燥易怒,女性患者常常月经先后无定期,小腹胀痛,舌淡苔白,脉弦。
4、血瘀型:皮损以丘疹和黑头粉刺同时存在,破损着色深,伴有月经不调,舌质紫暗,或见舌下有瘀络、紫斑,脉涩。
5、湿热型:皮损以丘疹为主,藏于真皮与表皮之间,病较深,不易消退,伴有湿热,发汗,头重如裹,四肢困重,不思饮食,胃脘胀痛,大便不爽,苔黄厚腻,脉弦滑。

五、食疗
1、应食:
桂花球米(粳米)、百合、莲子、莲藕、竹笋、冬瓜、西瓜、黄瓜、蜂蜜、梨、西红柿、香蕉、梅子、桑椹、枸杞、西洋参。
2、禁食:
辣椒、糖、酒、肥肉、牛羊肉(烤羊肉、羊肉泡馍、涮羊肉、羊肉水饺)、海鲜、香菜、生姜、狗肉、鸡肉、麻雀肉。

 

公众微信:张恒诚老师
新浪微博:@张恒诚老师
腾讯微博:@张恒诚
百度一下:张恒诚
公众易信:张恒诚老师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宁波站 nb.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