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供暖”,系去年12月2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确立的民生、环保工程。工程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取暖的比重。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所属的部分散热器企业已积极参与了这一工程的建设。工程建设的方向如何?这一工程给采暖散热器企业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6月6日下午,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采暖散热器委员会组织了“清洁供暖市场分析会”。行业近50家企业参会,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解读。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兼采暖散热器委员会主任宋为民会前作了讲话,他说,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供暖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北方地区广大群众温暖过冬,关系雾霾天能不能减少,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农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内容。未来能源发展的方向是清洁、高效、节能、多元、可持续。“清洁供暖”,因能制宜,各尽其用,因需制宜,各得其所,因地制宜,多元开发,因时制宜,梯级利用,积极推广使用舒适、高效、节能而且人性化的取暖方式。采暖散热器行业三叶、鑫华星、荣荣等已积极参与了此项工程。
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辉敏主持了这一会议。会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宋波研究员作了《中国清洁供暖的规划探讨》,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能源信息部副总经理 李济军发表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供暖发展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董重成教授作了《清洁供暖对末端行业的机遇和要求》,以及国际铜业协会项目经理/中国热泵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赵恒谊分享了《空气源热泵供暖应用的发展与展望》。
“清洁供暖”,采暖散热器企业作为受益者,而更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践行“绿色化”的契机。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宋为民和专家组袁清,去年共同在人民网发表了《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采暖散热器行业发展的思考》,其中对行业的“绿色化”提出了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哲学的诸多思考。
文章提出绿色的“经济学”:主张的经济是“集约内涵”式的,它有利于保护自然,又有利于创造社会文化的生态价值;绿色的“政治学”:绿色生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当下最大的“改革红利”的愿景;绿色的“文化学”:绿色生态文化理念崇尚健康、节约、平等、协调、共存,精神追求与物质满足的协调,多种文化的互补与渗透;绿色的“社会学”:绿色生态是基于生态学整体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生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观察、评价、调节自然—技术—社会的关系;绿色的“哲学”:生态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崇“天人合一,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伦理观。
“煤改电(气)”的政府工程项目对大多散热器企业来说有着更多的“机会驱动”,相信更多的散热器企业在原先的战略中恐怕没有更多的计划,它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典型的“机会”所在。鑫华星企业掌门人吕同鑫认为,亚历山大的胜利根源里为什么总有亚里士多德的影子。赢得稍纵即逝的“机会”,经营者或必须具备用“SWOT分析”的素养。
采暖散热器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吴辉敏说,“清洁供暖”,一头牵着百姓温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它系当下国家新方位经济生产力的全面推动。时代新光管理咨询以为,社会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内涵既包括技术层次,又包括社会层次。如果用此视角看“清洁供暖”,毫无疑问,国家、行业、企业提升技术,尽量减少石化资源的污染系生产力的“技术层次”,而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着力多部门的合作,当属“社会层次”。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的全部精涵就在于此。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治理雾霾和促进能源结构的转型,则是生产力“社会层次”视角下的清洁供暖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