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魏源《默觚上·学篇十》述:“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钟磬其壁浑厚,无论敲的人用力如何,皆能保持住其本真的音色,发出雄浑悠远、从容典雅的声音。
器铭的原理映照着家乡东台“撤县建市”30年的步履铿锵,风雨兼程。如歌的岁月厚如钟磬,磨砺的奋进更显从容。
11月18日,作为游子,应邀参加“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聆听了陈卫红书记在“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上的主旨演讲。“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乡愁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情感,寄予了深深的家国情怀。这种具有强大魔力的情感,无论走得多远、身在何方”。陈书记的讲话触动到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游子心中最柔软的地方。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近年来东台从“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到“创新引领,生态优美,幸福小康”,再到陈书记讲话描绘的新时代东台的“五个新实践”,一脉相承,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有着共同的理念品格。它体现了东台市委一班人认识社会、经济的运动过程,并把握其发展规律,体现了经营城市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智慧。
笔者曾著《为“融入长三角,建设新东台”叫好》文章,为“融入”叫绝,为“建设”鼓呼。东台提出的“思想观念上的融入、基础设施的融入、产业发展的融入、体制机制的融入”。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融入”,不仅是有形物质的融合,更有无形物质形态的融合。正所谓“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思想观念管方向、管长远、管根本。“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全要素生产率”,实质上就有包括“精神”、“文化”、“道德”、“理念”等“思想观念”的要素。
“创新引领,生态优美,幸福小康”。笔者以为,虑善以动,动惟厥时,中国经济的“熊彼特的创新型经济”将取代过去的“柯兹纳的套利型经济”。社会和经济等工作惟有创新,才能得以健康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无论是《吴越春秋》里所述,还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都在强调“民富国强”,“民富”在“国强”之前,民众富裕了百姓才能有真正的获得感。
“文化”思想观念的融入,这次“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上的前一天晚上《如歌东台》晚会,被体现的很充分。从《梦缘人间》,到《情系七里街》,再到《新时代向未来》。诗情、诗意、诗化、诗性的“意象”,让近千名返乡游子体悟到是最具温暖、最具美感、也是最具震撼力和启发性的艺术魅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好的“晚会”,一定是融入这个时代的宏大叙事,正所谓 “声音之道,与政通矣”。东台“创新引领,生态优美,幸福小康”新愿景,在晚会中缕缕情怀寄,丝丝缱绻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一重大的政治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笔者以为这样的新表述讲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而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所以,必须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
“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撤县建市”30年后的东台社会、经济领域的改革已进入“帕累托改进”的深水区。“建设新东台”发展大会上,陈书记提出的“新交通、新经济、新生态、新旅游、新生活”的“五个新实践”,恰恰体现出对东台新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民生等系统部署。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笔者看来“新交通”,则是呼应东台融入长三角“基础设施的融入”。“同城化”交通先行。而“新经济”,体现出“十九大”的“质量、效率、动力变革”。东台提出经济要“含金量”,更要“含绿量”。“新生态”,正是东台的“资源禀赋”和“绿色坚守”。
其实在笔者看来,“新生态”还有“资源禀赋”意义外对东台社会、经济、文化等发展的启迪作用。这是因为生态有着“政治学”的意义,即生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生态的“经济学”的意义,即主张的经济是“集约内涵”式的;有着生态的“文化学”的意义,即绿色生态文化理念崇尚健康、节约、平等、协调、共存。
此外,还有着生态的“社会学”的意义,即生态是基于生态学整体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生态的“哲学”的意义,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崇天人合一。用这些生态意义上的视角去看,推动东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或有着对东台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在笔者看来,“新旅游”,则是旅游进入深度游、人文游的新要求,旅游文化的物态化、活态化、业态化,是当其时。“新生活”,新的“美好生活”或不仅体现在物质财富,还有更多的社会的公平、正义,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环球财经》专栏作者、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事业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东台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