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技能在客观上是存在的,问题是授课技能隐藏在哪里?
对任何一位培训师来说,授课技能不在出版物中,不在互联网上,也不在其他培训师那里,更不在他自己顽固的头脑里。培训师的授课技能,都隐藏在学员的头脑里。
在积累授课技能的过程中,如果你不能有意识地把你的学员摆在应有的核心位置,那么,出版物、互联网、其他培训师的经验以及你自己已经掌握的那些所谓技能,都将失去意义。
在培训课堂上,从培训师到学员的空间距离最多不过几十米,用双腿跨越这段距离易如反掌,可是要让头脑中的思想、观点跨越这段距离,就远非易事。培训场面有时死气沉沉,有时平静如水,有时剑拔弩张,有
时高潮迭起。培训师和学员相互打量着对方,相互揣摩着对方,在一定程度上也相互适应着对方。学员适应培训师,相对容易些。他们无需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只要遵守课堂纪律就可以了。愿意的话,他们还可以附和一些掌声和笑声。值得注意的是,讲台上的培训师,他所要面对的、所要适应的并非只是某一位学员,而是讲台下面那一群学员。这些学员个个都拥有宇宙间最为复杂的东西----人类的头脑,而且各不相同,差异很大。
培训师的进步速度,取决于他对学员的关注程度。培训师必须对课堂上学员的反应保持高度的敏感,最好能够做到课堂上随时调整,培训结束后认真总结。
遗憾的是,培训师有时对课堂上学员的反应不够敏感,甚至有些麻木,于是,培训授课就成了唱卡拉OK----培训师讲给自己听。
培训师的授课技能,都隐藏在学员的头脑里。当然,学员不会主动告诉培训师授课技能应该如何如何,这需要培训师用心观察他的学员,到学员的头脑里去挖掘。
作为一名培训师,你的进步取决于你怎样看待你的学员,你的职业前程也取决于你能否真正了解你的学员。要了解你的学员,首先要了解学习在头脑里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
当一个人作为学员的时候,他往往知道自己的学习过程的"输入"应该是怎样的。可是,当他成为培训师的时候,他常常鬼使神差地把本应该属于学员学习过程的"输出"当成了"输入",或者,他有意无意地把"输出"和"输入"划上等号。很多培训中的错误,甚至是灾难性的错误,就是由此产生的。常遭到批判的"照本宣科"就属于此类情况。
可以大胆假设,任何学习过程的"处理"都只有这三种方式:观察、体验、思考,它们的功能分别是关注、确认和追究。因此,对"输入"进行的"处理"依次是观察、体验和思考这三个基本单元。
学习过程的"输入"、"处理"和"输出"这三个部分都分析过了。我们的假设是,"输入"包括冲突、变化和问题,"处理"包括观察、体验和思考,"输出"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