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发海,李发海讲师,李发海联系方式,李发海培训师-【讲师网】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李发海:干支周期与六十四卦的关系
2016-01-20 50149
干支周期与六十四卦的关系

 

古代曾以卦纪年,两卦值一年,六十四卦恰值三十二年。《易纬.乾凿度》说:“法干乾坤,三十二岁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交,万有一千五百二十拆,复于贞也。"

  以上是说,每年两卦合一岁周天之数,即36O",三十二对卦值三十二年即:

  36×32=1152O(策)

  《易.系辞》有"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的说法。

  上述用六十四卦演绎的三十二年是公度年,实际上的回归年三十二年不足,朔望年三十二年有余。而干支周期每年皆闰(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则为三十。

  1152O÷36O=32(公度年)

  1152O÷365=31.56(回归年)

  1152O÷354=32.54(朔望年)

  11520÷384=30

  事实上回归年即干支年,31.56回归年亦即31.56干支年。而这里为了求其可公度性,特以闰年计之。总之,六十四卦作为可公度性、全息性的数学结构模式将回归周期与朔望周期严谨有序地统摄起来:

  23O4O÷360=64(公度年)

  23O4O÷365=63.13(回归年)

  23O4O÷354=65.08(朔望年)

  23O4O÷384=60

  干支与公度法密吻(6O×6= 360°)。然而干支日与回归年欠5天,5.25×70=367.5天(多2 天)。可见,七十年干支与回归周期大致吻合。

  关于三十年与六十年周期,《素问.天元纪大论》论之更详:"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周天气者,六气为一备;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五六相合,而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凡三十岁。千四百四十气,凡六十岁而为一周。不及太过,斯皆见矣。"《孟喜与》:"卦以地六,候以天五,五六相乘,消息一变。十有二变而岁复初。"古代物候五日为一候,五日又是时辰干支之周期。5×6=30天( 360时辰),而卦气六日七分为一卦,一月五卦,6×5=30天,再乘十二月为岁式。这样,卦气与干支周期融为一体。而三十年为月干支甲子周期之六周(五年为一周),六十年为月干支周期之十二周,亦为年干支周期之全数。三十年与六十年中含七百二十气与千四百四十气。气即节气,1个节气为十五天,那么求其一年公度:

  720×15=10800

  10800÷30=360o

  1440× 15=216O0

  2I600÷60=360o

  由上可知,上述方法皆采用360o公度年测量方法。

  西汉初年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也有关于一年、十年、六十年三种周期的记载。其中一年分五段,每一段为七十二天;十年也分为五个阶段,每段为七百二十天。六十年亦有千四百四十气,恰合一周六十岁。

  六十年周期之法与《内经》完全相同,无须讨论。我们看一年与十年之法:

  72天×5=360天

  720天×5=3600天

  上述一年、十年五分法合之为360天与3600天,非天也.乃度也。亦即:

  72o× 5=360o

  720o× 5=3600o

  这样,周天360o 恰为一个公度年,3600o 恰为十个公度年。这羊,我们重温六十四卦卦纪之辞,就会豁然开朗,疑团顿失。如易传.乾文言》初九曰"不见是",日中为"是"(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之是)。子午线之上为正南方,下为正北方,日中影必正,影正则左右自分为两,即左阳而右阴。而乾卦初九处地之下,潜藏之象,故曰"不见是"。又如《周易.未济》上九爻日"有孚失是",未济上卦为离,日中则昃,上九已亢,故曰"失是"。以上言64卦、384爻以乾初九、未济上九(亦即易之第1爻与第384爻),以此"是"为始终,的确意味深长。进而言之,在64卦公度年中,朔望已过65年,而回归却也过63年,不见太阳回归,何能见是,故曰"不见是","有孚失是"。因未济卦之后,复又从乾初九始,按5 天

×64=336天,尚须行 336°始能合六十四回归大数。在此之前,不见太阳回归,何"是"之有?而既济为第63卦,正合63回归年,故《杂卦传》曰;"既济定也,未济男之穷也"。

  即济卦辞"初吉终乱",皆与大周期吻合。

  再以涣卦与节卦为例,涣卦为 59卦,节卦为60卦。59×6=354°,60×6=360°,涣卦恰一个朔望年周期,而距回归年尚缺11天,故谓之涣卦(涣者,离也,散也)。而节卦360爻(360°),恰好一个公度年,"度数,节也",故名节卦。而至未济卦384爻,恰为置闰之年。

  让我们以帛书64卦与通行本序卦对照,发现二个本子只有三卦序号相同;即乾卦(帛书名键)、恒卦及中孚(帛书名中复),亦即乾(键)卦l、恒卦32、中孚(中复)卦61。我们这里不论帛书序卦与通行本序卦何以如此大异,而问二个本子何以第1、第32之第61卦完全一致?乾为天,"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故为第1。恒卦为64卦之半,亦64公度年之半:

  32×360°=11520

  以公度年乘32,恰合"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故谓之恒。至于中孚(中复)61(61公度年)恰合60回归年大数(亦60干支年周期),恰在冬至夜半。由此足证六十四卦公度法确为上古圣贤之法。

  《周易》之名,实指周期循环,终则有始的宇宙天象运行规律。三代易学家尚秉和力主此说,他在《周易尚氏学》中指出:"周易之理,十二消息卦,周也;元亨利贞,周也;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周也;彖传分释元亨利贞既毕,又曰首出庶物,即贞下启元也,周也;古圣人之卦气图,起中孚终颐,周也;此其理唯杨子云识之最深。《太玄》以《中》拟《中孚》,以《周》拟《复》,终以《养》拟《颐》,其次序与卦气图丝毫不紊。而于玄首,则释其所以然,其罔、直、蒙、酋、冥,即元亨利贞,故以中羡从为始,更晬廓为中,减沈成为终。循环往来,无不周之理。"

  总之,易卦、干支、律历、物候、节气、星宿等等皆统摄于周天框架之中,以公度法来推衍其周天循环之道。

我国彝族少数民族古代曾使用太阳历,彝族古典《宇宙人文论》记载有以六十三年为周期的太阳历,这与六十四公度年不谋而合。

伏羲朝、神农朝、黄帝朝年代表

伏羲                        以木德继天而王
               元年 前64373年 戊辰 大林木
                    ~前63258年 癸卯
               在位1115年 1150岁崩

      女娲                  亦以木德王
               元年 前63257年 甲辰 覆灯火
                    ~前62457年 甲子
               在位800年 900岁崩
      十四氏之治

               元年 前62456年 乙丑
                    ~前6490年 辛亥
              共55966年

           共工氏            柏皇氏          央皇氏

           大庭氏            栗陆氏          骊连氏

           混沌氏             赫胥氏         尊庐氏

           昊英氏             朱襄氏         葛天氏

           阴康氏              无怀氏

炎帝神农氏              以火德王
                元年 前6489年 壬子 桑柘木
                     ~前6350年 辛未
                 在位140年 寿181岁
                 传八世 共520年
          临魁
                元年 前6349年 壬申
                     ~前6270年 辛卯
                 在位80年
          
                元年 前6269年 壬辰
                     ~前6210年 辛卯
                在位60年
          
                元年 前6209年 壬辰
                     ~前6161年 庚辰
                在位49年
          
                元年 前 6160年 辛巳
                     ~前6116年 乙丑
                在位45年
          
               元年 前6115年 丙寅
                    ~前6068年 癸丑
               在位48年
         
               元年 前6067年 甲寅
                    ~前6025年 丙申
               在位43年
        
               在位4个月
        榆罔
               元年 前6024年 丁酉
                    ~前5970年 辛卯
               在位55年


黄帝                     以土德王
               元年 前5969年 壬辰 长流水
                    ~前5870年 辛未
               在位100年 寿120岁
               传十世 共2520年

~前3450年辛卯

伏羲至秦年代数由来及解释

《易稽览图》:
甲寅伏羲氏,至无怀氏,五万七千八百八十二年。神农五百四十年。黄帝一千五百二十年。少昊四百年。颛顼五百年。帝喾三百五十年。尧一百年。舜五十年。禹四百三十一年。殷四百九十六年。周八百六十七年。秦五十年。
已上六万三千六百十二年。庚戌年四万九十一年算。
右总六万四千一百三年。相基加二年。

解释:
(一)
伏羲~秦: 63186年
(57882+540+1520+400+500+350+100+50+431+496+867+50)
伏羲~东汉结束(公元219年)实63610年。
魏~景云元年: 491年 (220年~710年)
220+491=711, 故为公元710年
伏羲~景云元年710年
63610 +491 +2 = 64103年 (相基加2年)
伏羲元年:
64103-710-2﹦前63391年庚寅(相基减二年)
神农元年:
63391-57822﹦前5509年
(二)
黄帝朝诸本皆为2500年,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今取此为准。
(三)
《春秋命历序》:“炎帝号曰大庭氏,传八世,合520岁”。今取此为准。并经易学标准模型勘验校正。
(四)
《帝王世纪》:“太昊在位一百一十年,子孙五十九,传世五万余岁”。
(五)
《唐文粹》卷95,陈鸿《大统纪序》:太昊在住一百一十年。又云:子孙五十九姓,传世五万余岁。
转录自饶宗颐《中国史学上之正统论》
[转1]从太乙纪年上推中华文明
《奇门五总龟》记载:昔黄帝命风后作太乙,雷公和九宫法。。。。。而我们知道太乙是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历法起点。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求出此历法起点与现今公元纪年的对应求出黄帝时代距今多少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的换算过程如下:

我国有典为证的科学历法是《史记》中保存的《历术甲子篇》,它施行于公元前(BC)427年即周考王十四年,取岁实365  1/4日,朔实29 499/940 日,结合60甲子以“闰月定时成岁”。古人以冬至为年始,朔日为月始,夜半为日始。该历取甲寅年甲子月己酉日甲子时合朔并交冬至为历元推算起点。                                    
    为了使岁实365 日同十二个朔望月(354日)取齐,并使岁实、朔实和60甲子等三个数据能彼此调和,我们用现代数学的简便方法可取岁实365日、朔实29 日及60甲子的最小公倍数,即166550日。合为4560年。即甲寅年甲子月己酉日甲子时合朔并交冬至是公元前4560+427=4987年,由于甲寅是第51年那么甲子为前推50年。即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4987+50=5037年。
古代星历家们则是采用用章、蔀、纪、元的计算方法:
    十九年七闰为一章,即:12×19+7=235(月)
    四章为一蔀,即:19×4=76(年)
    235×4=940(月)
    3651-4×76=27759(日)
    二十蔀为一纪,即:76×20=1520(年)
    三纪为一元,即:1520×3=4560(年)

得出结果是一样的。需要指出的是,犹太历法也是19年7闰。根据现代考古研究犹太历法源于埃及古历法。而埃及古历法据传传自透特神。在埃及传说中透特神是算术,知识和历法的神。他是月神!注意是月神!月神是那位?坎为月,道门供奉的玄龙大帝!

由上计算可知,黄帝年代至少距今5037+2003=7040年!如果我们能再根据史书确定炎黄大战,蚩尤大战的前后年份,那么可以明知很多中华历史

 

周易与天文历数的关系


八卦是在古天文学的基础上发现的,它与天文在纪协同发展起来的,也是古代天文历数的最初形式(无文字符号)。因此,通过古代历数,可以证实八卦与天文学的兼融关系。八卦与六十花甲数一起,不仅可以动态地反映天象,而且还能推演历数。所以八卦与甲子都是象数兼赅的。它们既是天体运行的客观标志,又是协调律历度数,统一纪理年月日时周期的象数符号。八卦与甲子的相继出现,并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天地阴阳之象,这充分说明,古人认识到它是宇宙万有客观规律,故称其为“天道”、“神道”。

“历数”是天时推移的根据和可靠标志。《史记》曰:“黄帝考定星历,建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各司其序,不相乱也”可见我国早在黄帝时代已经有了精确的历法。
我国古代是阴阳合历。它以阴历为基础,以置闰之法协调阴阳历,即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始能齐一。也就是说,当太阳视运动为十九周,月行二百三十五周,恰于冬于朔日夜半子时相会。可见,古代是以回归计年,朔望计月,365日而成岁。平年354日,闰年384日。

易学观念,在描述天地(万物)方面,简直是世界上最自然、最简单质朴的方法论了。古人以地球为观测点,日月星辰的视运动为观测结果。因此,日月星辰每天从东方升起,经过南方(所谓上经天运动),落入西方;此外,日月星辰每年从西向东的运动。北半球人们只能观察到地平线以上一半天空的天体运行情况,当然还有地平线以下观察不到的“北方”。所以,古人时空观念中,是以上为南、下为北、左为东、右为西(所谓面南而立,向明而治)。天体复合运动不论何等复杂,然而,运用太极、河洛、易卦干支体系等极其简单、质朴、明了的图象和算式,就能如实地、动态地再表达出来;不论其阴阳曲线、圈与点、阴爻或阳爻、卦、干支等的阴阳位置、性状,都具有具体、鲜明、时空向量等物质运动的内容。

根据《焦氏易林》、《易纬乾凿度》、汉代卦气说、爻辰说、月卦说及近人邹学熹《易学十讲》等资料介绍如下:

太阳日周期历十二时辰为一日,合今二十四小时,一千四百四十分钟。《焦氏易林》依序卦顺序一卦值一日,而坎离震兑值二至二分。乾值甲子,坤值乙丑,直至未济值癸亥。周而复始,六周尽三百六十日。

以一日十二时辰再分,则以乾坤两卦代表昼夜,乾坤计十二爻,每爻当一个时辰,十二爻当十二时辰。并以十二地支记十二时辰,十二消息卦相配以表示阴阳消长变化之象。
再以乾坤两卦三百六十策,其余每卦得六策。坎离震兑四卦计二十四策,以演二十四气。三百六十策合周天三百六十度。


《尧典》说:“以闰月四时成岁”。一岁十二个月计三百五十四日,闰年十三个月计三百八十四日。《周易》以乾坤至涣共五十九卦,计三百五十四爻,以当十二月三百五十四日。六十四卦计三百八十四爻,以当闰年十三个月三百八十四日之数。

卦气五日一候,每月六候,十二月计七十二候。每月配五卦,十二月配六十卦,余四卦坎离震兑分主四时。每月五卦计三十爻,一爻主一日,五卦以当六候;十二月六十卦,以当七十二候。在六十卦中,每月以辟卦为主,故称十二月卦。以十二月卦表示二二月二十四节气晷景的变化。从冬至子月起的六个月,晷景从最长不断缩短,《周易》以复、临、泰、大壮、央、乾六卦,表示阳长阴消之象。从夏至午月起的六个月,则晷景从最短不断增长,《周易》以后、遁、否、观、剥、坤六卦,表示阴长阳消之象。

一年四时,每时三个月,四时为十二个月,以春夏秋冬表示之。天球以二十八宿为刻度,四象分布四方。每时更一象限,四时更四象限为一周天。古以二分二至定中星,易卦以坎离震兑四卦纪四时。春分点在东方,青龙七宿居之,象征春三月,万物发陈,故以震卦配之。夏至点在南方,朱雀七宿居之,象征夏三月,万物蕃茂,故以离卦配之。秋分点在西方,白虎七宿居之,象征秋三月,万物成熟,故以兑卦配之。冬至点在北方,玄武七宿居之,象征冬三月,万物闭藏,故以坎卦配之。古法还以五星定四时。一年之中,每星各占七十二日,五星恰好三百六十日之数。乾坤二卦策数亦为三百六十策。土木火三星轨道大而在外,计之恰好乾之策二百一十六;金水二星轨道小在内,计之恰合坤之策一百四十有四。

古以卦纪年,两卦值一年,六十四卦恰值三十二年。《易纬.乾凿度》说:“法于乾坤,三十二岁而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坼,复于贞也”。就是说,每年两卦合一岁周天之数,即三百六十度。三十二对卦值三十二年即为:

360*32=11520(策)。所以《系辞》有“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的说法。
此外,八卦的先天图和后天图是纪理天文、历数的总结,反映了天体运行规律即年、月、日、时各个周期(详见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由此可见,古人正是应用易卦反映了宇宙万有客观规律。故《系辞》曰:“观天之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八十年代,朱灿生教授从本世纪月亮运行的百年数据中,发现了现代天文学从未有过的数据规律。将这些数据规律用极座标图表示,则形成一个太极图。不仅如此,还发现月亮运动的数据在座标下,总是落在六十四个特征点上。这些数据规律当完成一个周期才完全重合。朱教授的论文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通过现代科学证明,六十四卦的确是一个反映宇宙规律的动态的自组织、自调节系统。近年来,国外对六十四个遗传密码的发现,更充分证明了六十四卦的科学性。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宁波站 nb.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