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社会都有一个或几个价值观作为主导价值观,它们引导着社会价值取向和人们的理想、信念和信仰。正确的主导价值观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兴旺。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变化、科技革命的进展、人们思想观念空前活跃的同时,出现了价值失范、目标阙失等现象。当前,中学生个人的理想追求有明显的倾向性,他们热衷于追求各种新潮的生活方式,津津乐道于编织现实生活的美梦,过早地去践行成人化的社会生活。他们没有热切追求科学文化知识的理想,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有的甚至厌学弃学。在学校生活中,中学生往往看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统一发展的关系问题。学生容易接受有关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谈论,而对有关道德、政治建设的谈论,却不容易接受,甚至产生反感。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良好的社会理想的形成。所以,尽快确立正确的主导价值观是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兴旺的一件大事。
许多中国人见识到美国的宗教精神后,大致也会有同感:基督教和儒学,虽说不应该有高低之分,但其所影响的社会对之信奉程度却大为不同。为什么会如此?原因之一是儒家历来的传统是把人分为不同的类别,即小人和君子之分,有“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说法。对读书人产生的影响就是自认为道德有一定的贵族气息,结果“礼不下庶人”,使一般的民众缺乏对信仰的执着追求。基督教提倡的是人人平等,读书人没有独占知识和信仰的权利,教堂常常可以成为“反智主义”的大本营,对抗有教养阶层的文化霸权。所以,美国的平民百姓,对读书人而言并没有道德劣势,他们常常通过宗教式的“励志”,使自己与优势阶层在精神上平起平坐。反观中国的知识阶层,尽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怀抱,但其高瞻远瞩,超然于世,企图站在现实之上来改造现实的良好愿望,却并未填平理想与实践的鸿沟。因此,综合、改造、借鉴中外两种资源,结合本国实际,特别是针对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中的溺爱误区,本课题研究具有相当的现实性、紧迫性和未来成长性。
教育的第一要素是育人,育人的关键在于立志,立志的过程就是树魂立根的过程。“励志教育”就是由学校、社会、家庭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对学生进行的长期行为目标方面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行为等方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胸怀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