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淼清,魏淼清讲师,魏淼清联系方式,魏淼清培训师-【讲师网】
电力\能源\安全\法规\党建\演讲\营销\多媒体\软件开发\
51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魏淼清:中国经济的“破”与“立”
2016-01-20 1424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抓住机遇,处理好中国经济的“破”与“立”,为“十三五”开好局,为推进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不破不立。寻求经济发展新动力,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打造经济发展新机制,都需正确处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习近平在7月24日召开党内人士座谈会上指出:“改革既要勇于‘破’,又要善于‘立’。”

  一、破悲情 立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就是信心经济,信心是支撑现代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资金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被信心引领的。习近平主席深知信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他在不同场合多次要求干部和群众要增强信心。他在吉林调研时强调:“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在今年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他指出:“我想强调的是,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当前,悲观情绪和唱衰论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敌人,一些人以传统的GDP论英雄,以旧理念看待经济新常态,见到经济增速放缓就对中国经济悲观失望;更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在趁机唱衰中国经济。习近平主席用四个“没有变”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经济鼓劲,同时也有力还击了唱衰中国论。2015年11月18日,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总的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次强调:“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是好的,潜力大,韧性强,回旋余地大。”

  中国经济的信心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坚实物质和政策基础之上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所说:“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他强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二、破旧思维 立新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因。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破除旧思维,树立新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重要。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指出:“建议稿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和任务,提出并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落实这些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要直接奔着当下的问题去,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好道、领好航。”习近平明确反对以GDP论英雄的陈旧发展理念,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指出:“我们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三、破梗阻 立新规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破局行动,要打破原有格局,特别是要让一些原有的利益格局伤筋动骨,重新组合甚至直接取缔。在改革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两种“梗阻”现象,一种是“中梗阻”,一种是“肠梗阻”。习近平指出:“对已出台的具有重大结构支撑作用的改革,要抓紧出台细化实施方案,坚决消除‘中梗阻’‘肠梗阻’。对已经出台的重大方案要排队督察,及时跟踪、及时检查、及时评估、及时整改,重在发现问题。”

  改革中的“中梗阻”指中间机构或人员(多指干部)在执行改革方案过程中居关设卡有意让改革的政令不畅、执行不力、效能低下等现象。这种“梗阻”主要来自执行改革方案的系统或组织机构自身两个方面,与个体的办事人员的自身私利没有直接关系。来自本组织内部的“梗阻”我们可以称之为“梗阻”,来自非本组织、但为本系统或本系统其他单位的“梗阻”我们可以称之为“被梗阻”。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推出的《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报告(2014-2015)》显示,部门利益成为地方政府改革的最大阻力,特别是在简政放权、激活市场和社会活力方面,尤其如此。一些部门和地方在落实中央有关改革的决策部署中,囿于部门利益和局部利益,不顾大局,搞选择性落实、象征性执行。这两种类型的“梗阻”,在改革中的破坏性较大,有时还显得十分冠冕堂皇;因为,它有时表现为制度性的、体制性的或结构性的,既难以找到“梗阻物”,又难以找到“梗阻物”的载体(具体人),所以进行系统性、结构性分析才能让这种“梗阻”现原形,然后除之。

  “肠梗阻”本意是指任何引起的人或动物肠内容物通过的障碍。改革过程中的“肠梗阻”是指出自从事改革人的自身阻碍。这种“梗阻”纯粹产生于个体人自身,“学习中国”小编认为有两种原因产生“肠梗阻”,一是价值观层面原因,这种人的价值观与时代主流价值观相背,因而阻碍改革;另一方面是因改革伤及其私利,动了他个人的奶酪或“夜草”,所以阻碍改革。“肠梗阻”的爆发点虽然容易找到,但是,“肠梗阻”却有可能发生在改革全过程的任何一点中,爆发的频率可能远高于“中梗阻”。我们可以简单将“中梗阻”理解为改革的系统性阻力,将“肠梗阻”理解为改革的个人方面的阻力。有些干部不愿改革、不思改革、不善改革、不敢改革,要么表面响应、暗中抵制,要么碌碌无为、唯恐担责,要么乱改一顿、贻害无穷。清除“肠梗阻”一是做政治思想工作,二是用对人。习近平强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高度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进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进到哪一步,有的放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用好人是最主要的,要用改革促进派,要用改革实干家,要将“反对派”和“拖拉派”清除出场。习近平指出:“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

  废旧立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不仅需要破旧,还需要立新规。必须创建与国内外经济形式和五大发展理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保障和助力。

  四、破旧格局 立新结构

  以前,“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但是,由于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持续疲软的影响,这“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和出口已经动力不足,中国经济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型和格局,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了,必须抓紧时机进行结构性改革,打破落后的、产能过剩的产业结构,建立与五大发展理念相适应的新型经济结构。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现实中有一种经济现象大家很熟悉:一方面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产能大量过剩,另一方面国人出国疯狂抢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国内买不到想要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经济结构存在较大问题。早在今年3月28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中国将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造活力,更加有效地维护公平正义,更加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推动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推进城镇化,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保障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行资源配置,要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扩大对外开放,要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

  图为:2014年11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福建调研。这是1日上午,习近平在宸鸿科技(平潭)有限公司会见部分台资企业负责人,并同他们座谈。

  五、破陷阱 立远景

  中国目前正处于西方经济理论所说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所以,有少数不怀好意的人正在等着中国“掉进这个陷阱”。据“学习中国”小编梳理,近代以来,西方一些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济理论,好像没有几个理论在中国成功过,倒是变成了某些“经济专家”混饭吃的工具或唱衰中国经济的“依据”。我们坚信且自信,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人有智慧跃过“中等收入陷阱”,也同样有智慧和能力越过个别西方国家“精心”为我们设计的各种“陷阱”。我们不仅能够越过这些“陷阱”,而且还有更高的目标,我们定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4年,习近平在APEC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会上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我们有信心在改革发展稳定之间,以及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已经吹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锋号, 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我们一定会快速跨过这些“陷阱”,实现“两个百年目标”。

  大破大立,除旧布新。习近平主席以“破”“立”辩证法指导我们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为中国经济擘画未来,我们坚信,中国经济新一轮发展奇迹正在诞生。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宁波站 nb.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