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亮,陈晓亮讲师,陈晓亮联系方式,陈晓亮培训师-【讲师网】
资深精益生产实战高级顾问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陈晓亮:定量化生产效率改善提高工厂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2018-07-05 2753

      大家好,欢迎大家阅读益至讲坛的本期内容。我们专注于分享传播精益理念,欢迎大家加入到益咨会,一起学精益,勤思考,让精益行动起来!

- 1 -

       在全球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生产制造日益国际化、分散化的趋势中,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在于如何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实现降低成本、缩短产品交付期、保证加工质量。

- 2 -

      总体看来,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一致性是国内多数制造业企业获取市场竞争优势的基础。因此,如何保证产品制造的生产效率是目前国内企业把握并取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手段。

      一、定量化生产效率改善的提出

      生产效率是指产品或服务的产出与生产/服务过程中的投入(包括劳动、材料、能量、信息及其他资源)的比例。定量化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方法就是从复杂的制造系统中提炼出一种方法简单、代价极小、周期较短的解决方法,一方面实现制造企业的性能诊断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使得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方式合理化,保证各种管理系统和软硬件平台建设的良好效果。

      企业诊断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对制造企业面向生产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描述、分类、分析和评估。也是对企业现有生产效率进行定量化分析和评估,进而预测其可以进行改善的空间。

      效率改善则是对生产过程存在并可诊断出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先进管理方法与关键技术工具的融合、定量统计与线性回归的实现开展生产过程的定量化效率改善,进而根据企业具体需求恢复企业设计生产潜在能力、缩短产品交货期和降低成本。效率改善的关键在于管理与技术的有效融合。

- 3 -

      二、定量化生产效率改善的实施

      制造业企业真正创造价值的环节是产品的生产阶段,但实际情况却普遍存在增值环节时间比例过低。生产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当前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定量化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法从平衡企业资源出发,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短周期、低成本、高效益且可重复的企业生产管理工具。

      1、问题分析方法

      基于需求,面向生产效率的问题分析主要包括问题时间定位、问题空间定位、问题资源定位、问题影响权重、问题结构、问题发展趋势、问题解难约束以及问题分析检验等组成问题分析八维向量空间。具体评定则需在问题分析空间确定空间问题锥点,并通过空间顺序映射简化为一维问题集分析流程。

      2、生产过程问题分析

      狭义的生产过程可以理解为产品全生命周期中,从物料采购开始到产品交付用户使用及相关服务结束的系列活动集合。生产过程或内部生产物流中与生产效率相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基于组织内部或组织之间信息集成的过程冗余分析、非增值子过程/活动的识别、过程/活动耗用资源负荷的失衡、过程/活动耗用资源冲突等。具体应用问题分析多维向量空间进行问题空间锥点核定,基于生产过程及物流各层次自上而下确定并简化生产过程特定问题集。

      3、面向生产过程的瓶颈问题评估

      面向生产过程的瓶颈问题评估具有三个层次:特定问题集的问题关键实现性评估、特定问题集的问题相关子过程/活动关键冲突性评估、特定问题集的问题相关资源关键失衡性评估。特别指出的是,生产过程中瓶颈问题可以动态转移。而且,一个瓶颈问题的解决必然带来另一个新的瓶颈问题,也相应导致问题的循环评估与效率改善活动的螺旋式进行。

      4、数据采集与统计方法

      由于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和生产现场的随机性,因此必须要引入定量化方法进行测量,而这些都源于生产现场数据实时有效的采集、统计和分析。数据采集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定量化问题分析、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的实施成效。作为分析与决策的主要依据,数据采集还需具有与问题分析相对应的层次性,即数据源应具有层次性,而数据粒度应具有相关性。在进行现场调研前,应确定好数据的层次结构和相关程度,并预先设计可行的数据准确度和精确度。如果资源允许,应进行预试验。

      5、生产能力测量

      生产能力是企业固定资产/资源在一定时期内,在正常的技术和管理组织条件下,经过资源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一定种类产品的产出量,一般分为理论生产能力和标定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测量是制造绩效测量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更是效率改善的基础,现有研究工具主要包括标杆管理、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多元统计回归算法等实现定量化生产能力度量。

- 4 -

      6、现场生产管理

      作为效率改善的起始点,现场生产管理已经证明是极为有效的现场改善方法之一。效率改善更加强调对于现场生产管理的系统优化,效率改善可以有效引入全员生产保全(TPM)制度。利用两个工作班次的间隙进行设备预防保全,强调设备“ 零故障”,减少因设备故障等突发事件引起的生产能力受限概率。同时,效率改善中需强化作业研究。重点设计生产准备作业与生产作业的并发进行流程,减少在线产品切换作业,即设备停顿下才能实现的产品切换作业,增加产品切换作业的离线能力。

      7、生产与业务流程优化

      生产与业务流程优化可以从内部生产物流入手,按层次划分为功能优化、结构优化和参数优化。

功能优化主要考虑以生产物流为主线,将生产/业务流程进行功能性划分。重点搜索基于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信息集成的过程冗余点集以及非增值子过程/活动,保证生产/业务流程的功能性优化。

      结构优化同样依赖于生产物流为主线,识别瓶颈活动集,选取瓶颈问题相关的生产/业务活动,确定具体改善指标,包括成本控制、作业时间缩短、劳动强度降低、作业质量稳定等。并建立作业动作库,分析其中活动/子过程的合理性,从而简化生产过程,达到作业方法的改善,实现结构优化。

      参数优化则是建立定量化测度指标体系。按照生产可能集或资源可能集的过程改善近似方向和改善步长进行试运行,在生产/业务流程空间域中进行效果评估,确定各参数优化值。具体应用包括设备运行指标、标准工时调整、工艺参数调整、检验时间的比例等。

      8、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

      效率改善的落脚点在于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企业员工工作业绩,对员工实施有效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是实现企业效率改善的重要保证。员工绩效考评应结合个人绩效和团队绩效综合评估,在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要重点使员工明确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提高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过程,并有效设置定量化和定性化考核指标。另外,还要重视对效率改善项目小组成员的特殊绩效考评。

      绩效考评要与激励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励是激发人的内在动机,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激励机制中需要调整物资激励和精神激励的比例、正向激励和惩罚激励的比例以及素质激励和制度激励的比例。特别是面向不同类型员工人群,如管理者、技术人员、操作工人设计不同的适用比例。

      9、完善的项目组织与管理

      企业诊断与效率改善是一个系统的项目,其实施的效果依赖于科学合理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良好的项目管理能缩短项目实施周期,使得企业内部人、财、物、信息等资源协同合理地应用,在短周期、低投入条件下实现高效率高效益改善。

      与其他项目管理类似,效率改善的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组织、制定项目目标、设计项目计划、进行有效的进度控制、实施项目成本核算和及时开展项目评估。项目成功的关键在于效率改善项目小组的有效运行。如果条件允许,应将项目小组细化分为项目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实现合理的人员调配。

- 5 -

      以上就是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内容,大家对开展生产效率改善工作有什么看法?或者有什么工作心得?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我们一起聊聊。另外,如果觉得此文让你小有收获,可以搜索“益至咨询”与我们进行互动学习。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宁波站 nb.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