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杰,谭杰讲师,谭杰联系方式,谭杰培训师-【讲师网】
中国首席全脑开发专家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谭杰:人生观教育扭曲,诱发变相拜金主义
2016-01-20 46452

人生观教育扭曲,成为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1

第三章 人生观教育扭曲,成为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发因素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像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90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2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导读
  古语云:君子不言利,然而与这一论述相违的是,在当下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却存在着许多这样的现象。
  某市某小学三年级的一名学生因期中测试三门学科考了班级第一名,意外收到父亲一份物质奖励--一辆价值107万元的宝马车。
  一个学生的父母明码标价--只要孩子考上大学,不论是什么大学,立刻奖励3万元现金。
  在某论坛上出现一帖子,一位家长公开宣布,只要孩子考上大学,就立即买车给她……
  这一个个令我们大感惊讶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而已。事实上,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这样的现象早已成为常态。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几乎每一个孩子都接受过家长各种形式的物质奖励,只是在近几年来,奖励额度之大,发生频率之高,才让我们开始对这一问题正眼视之。
  激励、奖励是每个孩子所需要的,当其行为得到家长、老师的认同、肯定时,奖励他不仅是让孩子有了被尊重和认同的快乐,有了进一步行动以期得到进一步奖励的欲望,更对其价值观的深化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以金钱为核心的物质刺激,在发挥了一定激励作用的同时,却也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一个出生在富裕家庭的孩子,其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于是这个11岁的孩子,几乎每天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数目可观的奖赏,短短的3年时间里,除掉自己的零花钱,孩子在银行里的存款已达数万元之多。
  一次孩子的同学过生日,该孩子拿出数百元,作为生日礼物,同学的羡慕,带来的是孩子的变化,从此看到金钱价值的孩子,开始与父母讨价还价,稍有不顺心的时候就大发雷霆,学习成绩也随之下降。
  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比比皆是,许多孩子在家长的物质刺激下,要么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惰性,要么养成了唯利是图的"奸商嘴脸",要么则与父母关系极度僵化,甚至于有的孩子已经步向犯罪的深渊……
  那么,作为一种激励模式的物质刺激手段,为什么会导致以上的现象出现呢?为何我们的家长对这些现象有所知会,却仍然愿意对孩子大加奖赏呢?对于中国家庭教育而言,我们的家长又究竟应当采取一种怎样的激励模式,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呢?
  想要揭开这一系列谜题,我们就需要从头开始,继续我们的探寻历程。
  1.大行其道的物质刺激
  人性的一大特点,就是要用物质来满足需求,当这种需求不能得到及时、足量的保证时,负面情绪也就油然而生了。

——《经济学论纲》  

21世纪中,对于为人父母者,最大的成功就是教育孩子的成功,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中,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的主流论述。
  正是基于这一观点,才有教育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在21世纪里,最有价值的投资,就是对教育孩子的投资。
  这样的观点本无不妥,然而按照我们惯常的理解,投资总是与金钱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当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时,家长对孩子的投资就开始停留在近乎泛滥的物质层面之上了,而在这种投资当中,家长给予孩子的物质刺激,就更是愈发呈现出严重扭曲的面貌。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宁波站 nb.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