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团执行系统专家孙军正
中国古代绩效考核机制早已走在同一时期其他国家的前面,同时中国古代的绩效管理也是经历过时间认证的,相对而言是比较先进的。但是,由于当时封建文化的影响、管理技术受到限制等最后的结果不理想,现在我们来为大家剖析古代绩效管理缺陷。
一:量化不够
这可以说是古代绩效考核的致命伤,当然了,即使是现在的很多企业单位,这也依然是一个致命伤。制度和流程出现问题,还可以不断地修改。但是如果缺乏量化,导致标准模糊,操作混乱,那就很麻烦了。
二:百密一疏
古代在制定制度的时候,它在理论上都是非常严密的。之所以没能成功,执行不力是最大的原因。细想想,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实现过。这个是跟政治制度有关的,皇帝制定的这个考核制度的时候,想到了文武百官,想到了地方官,但是唯独忘了一个人没有考虑到,那就是他自己,正可谓是百密一疏,这个恰恰就是考核失效的一个重大漏洞。
三:指标设置不合理
因为缺乏技术指导,古代考核便成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式操作。而指标设置又是绩效考核的关键环节,一个指标设计合理不合理,就不仅仅是有效无效的问题,甚至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四:重视监管而不注重激励
在中国古代,每一个皇帝,都是把国家、土地、人民,当作自己的私人财产。他与官员之间的关系,不是上级跟下级的关系,而是主人和奴仆的关系。在这种不平等的思想的影响下,绩效考核会带有浓重的监视色彩,而没有激励措施。
五:缺乏有效沟通
纵观几千年的考核史,不难发现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这种考核一直都是单向的、封闭的。所谓单向,毫不疑问就是完全的自上而下的,上级考核下级,中央机构考核地方官员。考评者个人的好恶就成了影响考核结果的重要因素,而这个其实是现代绩效考核中最忌讳的一点。
合作代理:
由孙军正老师主讲的“卓越执行”系列课程,现诚寻各地合作与代理机构。联系方式详见孙军正老师中华讲师网博客中的“联系方式”,由孙老师的专职助理沟通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