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联可,宋联可讲师,宋联可联系方式,宋联可培训师-【讲师网】
文化产业策划与运营导师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宋联可:心态决定职业生涯
2016-01-20 78552


稻盛和夫在他著的《活法》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年轻时的我,做任何事情都不顺利,事与愿违,且屡屡落空。我常想,我的人生为什么不顺利呢?我是个多么厄运的男人!似乎被苍天遗弃。我发牢骚、不满意、怨天尤人。在反复挫折的人生中,我慢慢醒悟过来,原来这一切都因我自身的心理而起。

最初的挫折体验是中学升学考试的失败。之后不久,我感染了结核病。当时,结核病是不治之症,而且我的二位叔父、一位叔母都因结核病而死亡,我的家庭被称为“结核病家族”。

“我也吐血了,不久也会死吗?”----还很幼小的我遭受悲伤的折磨,被病魔与悲伤彻底击垮,无法支撑持续低烧的身体,只能卧倒病床别无他法。

心态决定命运

幸亏结核病治愈,我又可以返回学校读书了。在那之后,我和失败、挫折的缘份并未完全中断。大学入学考试或第一志愿也不合格。进入本地大学求学,成绩相当好,但是毕业时,恰逢因朝鲜战争的军需而出现的繁荣景象逐渐消失,经济开始不景气,多次就业考试接连失利。有时,我们这些地方新办大学的毕业生甚至连考试机会都没有。我不禁诅咒世道不公和自己命运之不济。

为什么我是一个这么不走运的人呢?买彩票,前后的号码都中奖,只有我“没有中”。反正结果总是白干,于是心慢慢朝错误的方向倾斜,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我对自己的空手道颇有信心,于是就想破罐子破摔,一度曾在闹市区的某个暴力团事务所门前徘徊良久。

在大学教授的关照下,我总算进入京都的电瓷制造工厂。其实这是一家任何时候倒闭都不足为奇的破烂不堪的公司,到期发不出工资是理所当然的事,甚至经营家族内部还在发生内讧。

好不容易进去的公司竟然是这种状态!同期进入公司的几位同事每每相遇,都在抱怨,发汇不满,商量着什么时候辞职。不久,同事们一个个相继辞职,另寻他就,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留在公司孤军奋战。

不料,改变了以前进退两难、犹豫不决的心态后,反而似乎豁然了,心情也愉快了。感叹怀才不遇,怨天尤人亦是枉然,于是心情有了180度大转变,决心使出干劲搞好工作,努力参与研究。从那以后,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要求自己每天坚持研究。

心境的变化的似乎有了回报,研究成果日见成效。好结果有目共睹,随之上司好评如潮,而自己则更加忘我工作,然后收获更好结果,由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终于,我通过独特方法,首次在日本成功合成、开发了应用于电视机晶体管里电子枪上的精密陶瓷材料。其时电视机刚刚开始普及。

因此,周围给予的评价就更高了。我甚至已经不关心工资的延期支付,感觉工作极其有趣而体会到人生的意义。随后,基于此时掌握的技术和积累的成绩,我创办了京瓷公司。

从改变内心想法的瞬间,我的人生开始转运。以前的恶性循环终止,良性循环随之开始。从这段经历中,我体会到人的命运不是像铺设的铁轨一样被事先定下来,而是根据自己的意志能好能坏。

总之,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意念的结果。经过种种挫折和曲折后,我终于体会到这个贯穿人生的真理,并一直把它铭刻在心底。

人生有盛衰荣辱,即使认为自己的命运是用自己的双手开拓的人,其人生低谷与高峰、幸福与不幸也是由自己的心相呼唤而至的。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都是由自己播下的种子。

的确,所谓命运,在我们的生命期间俨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类力量无法抗拒的“宿命”,而是因我们的内心而改变。人生是由自己创造的,能够改变命运的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的内心。在日本思想里,这就是“立命”。

 

没有哪家公司是完美的,也没有哪家公司是可以一成不变的。公司只要在发展变化,必然需要不断的改进完善,这是常识。所以,如果有人因为对公司不满意而有所抱怨,是比较正常的现象,不值得惊讶。

不过,抱怨应该有一个度。就像一个心情郁闷的人,可以找个没人的地方吼两嗓子,发泄一下压抑的心情,但却不能碰个人就诉委屈,而且翻来覆去的就是在唠叨那点事情。否则,你说的不累,听的人还累呢。

而且,即便你抱怨的有道理,即便听你唠叨的人一开始也同情你,只要你像祥林嫂那样不停的抱怨,你收获的就不再是同情,而很可能是厌恶——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抱怨多了,人们就不会再认为你有道理了,而会觉得是你自身有问题。否则,你为什么只是在一味的抱怨,而不是想办法去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呢?

一个人越是抱怨流程不合理,对工作的不满情绪就会越大。随着不满情绪的增加,他会不自觉地用负面思维去看待问题。而一旦负面思维占了主导,人的心志、思想、情绪及其行为方式,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种影响会慢慢地让一个人失去清醒、失去理智,最终失去正确判断一件事情并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从而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会体现在工作中,工作不积极、执行不到位、没有合作精神,等等。显然,当一个人的工作状态是这个样子的时候,谁都不敢奢望他能把工作做好。

1.心存抱怨不如改变自己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从古到今,在通往仕途(晋升)的道路上,越是有能力的人,越容易怀才不遇。而分析这些人怀才不遇的原因,却不难发现根子都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抱怨并且排斥既定的游戏规则。

 

最典型的例子当属陶渊明。这位东晋后期的大诗人、文学家,为了养家糊口,不得不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县当县令。就在他上任后的第81天,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

该督邮粗俗傲慢,一到彭泽县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

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当束带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邮。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

 

世俗地讲,迎来送往是官场的游戏规则,自古如此,人人皆知。陶渊明也并不是做不到,但因为他的心里有了抵触心理,所以他就开始排斥这种做法,最终挂冠而去。

公司也是这个样子。制度就是公司内的游戏规则,只要接受了这种游戏规则,人人都能执行到位。但如果心存抱怨,总认为制度不合理,是给自己的工作制造麻烦,那么即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难以执行到位。

以填写工作日报为例。填写工作日报是很多公司的员工每天都要执行的工作内容之一。这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无非是把每天做了什么工作,解决了什么问题或者在工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都在日报上填写清楚,然后提交给公司。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工作,仍有很多人都做不好,原因何在?

答案就在于有些人对每天都填写日报有抱怨心理。在他们看来,每天都填写工作日报,周末还要填写工作周报,这完全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无非是公司领导不放心他们的工作,对他们进行监控而已。

有了这种心理,他们在填写日报的时候,就会抱有应付的态度,要么写不上几句,要么连续几天甚至连续一两周都只写一条同样的工作内容。至于工作中存在什么问题,则完全被他们忽视,只用“无问题”三个字带过。

有的人能把重要的工作做好,但却填不好一份工作日报,关键就是抱怨心理在作怪。事实上,很少有人可以一边抱怨一边还能把工作做好。因为良好的执行力总是需要积极快乐的执行心态。无论是什么工作,当你带着抱怨的心态执行时,必定是无法全身心投入的。

2.你所排斥的,就是你要学习的

我们总是没有时间把事情一次做对,却总有时间把事情做错了然后反复再做。

 

我见过一位对公司制度极其排斥的人。据说,原来的时候,此人有需要领导拍板决定的事情,直接到老板办公室说一下就能敲定,效率确实非常高。

后来,新来的公司总裁实施严格的管理,他再有什么事情,就必须按流程经过各个部门的审批同意才可。这让他非常郁闷,经常讥讽新总裁制定了一堆繁琐无用的“玩意”。而且,只要一有机会,他就会故意违反流程,以表明自己对流程的态度。

说起来,此人比较有能力,也算是公司的骨干力量。但我在与他仅有的一次打交道过程中,却发现他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确切地说,他所欠缺的,正是他拼命抵制的流程意识。

比如,他做事没有规划,经常因为前期工作做得不到位而在后期大量返工甚至完全推倒重来。尤其是涉及到跨部门或与客户有关的工作时,他不是先去沟通,而是直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等别的部门或客户提出不同意见时,他又反过头来重新修改,或者因意见不统一与对方在言语上出现冲突。

 

人们排斥流程,最常见的理由就是流程不合理,影响了自己的工作效率。这个理由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无数的事实已经证明,我们总是没有时间把事情一次做对,却总有时间把事情做错了然后反复再做。

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个人,他总是以效率为借口去做一些还没规划好的事情,然后又总是因为质量的原因而不得不多次返工,影响效率。

你所排斥的,往往就是你要学习的。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但却是一个人要走许多弯路后才能悟出的道理。

 

举例来说,一个专业技能非常突出的工作人员,想要晋升到管理岗位,他该怎么做?显然,他应该去学习一些管理的知识,比如如何沟通、决策、授权、激励团队、进行战略思考以及如何获得上级支持等。但是,专业技能优秀的人恰恰可能会轻视这些管理知识,因为自负或者习惯性认识,他们会认为专业技能的水平高低决定了工作业绩,而像沟通、授权等这些管理者必备的技能,他们或者不屑一顾,或者直接排斥。

我认识一位学历不高但非常有销售天赋的人,他曾是某跨国公司的金牌销售员。由于业绩突出,他很快就被任命带领一个销售团队。然而,他虽然带领团队了,却还是单打独斗的做事理念。这么做的后果可想而知,没过多久,不但他个人的销售业绩直线下滑,其团队的整体业绩更是惨不忍睹。没有办法,他只好辞职走人。

这个人实际上不是“读书的料”,他的销售业绩好,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销售天赋。然而,辞职之后,他却开始学习起了管理知识,并去听了一些相关的课程。几年之后,他创立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并成绩斐然。

 

人们之所以排斥某些事物,要么是因为对它们不了解,要么就是自以为是,总是很主观地认为“它就是那个样子”,所以不愿意接受它。以流程为例,在很多人看来,它就是公司为了方便管理,强行约束人们的工作行为,统一人们工作方法的一套规矩。所以很多人排斥它。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以开放、积极的心态接受并了解流程,就会发现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工作方法和工作习惯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任务导向到流程导向的工作理念的改变。

3.过程“差不多”,结果“差很多”

一个由成千上万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是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规的。

 

1982年,美国《纽约时代杂志》上,有一篇探讨史前人类始祖的文章。作者结合了对历史知识,以及对不同种类生物分子构成的研究,写成了这篇文章。

他们研究的方法,不是去探讨古代文明的遗物和遗骨,而是去钻研现存生物身体的分子构成。结果,他们发现,从生物化学的分子来看,人类和大猩猩、黑猩猩都是同一族的成员。更确切地说,他们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极为相近,只有1%的差异而以。

DNA是所有体细胞的组成部分,也是造成生物形体差异的主导力量。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分离的话,只要取出细胞中的DNA就能建立起一个生产线,制造出复制人。这种由DNA复制出来的人,连眼睫毛、指纹、心脏及其他任何细枝末节都和原来的人一模一样。

但是,如果我们在复制人的制作过程中,允许工作标准上的微小偏差,结果恐怕就难以想象了,有可能制造出半人半猿的怪物,而且每次制造出来的“人”都不会相同。

 

事实上,基因上的微小差异,不但导致了人类和猿类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导致了现代人之间的巨大差异。按照一种新的研究观点,最早的人类是出现在非洲,也就是说,现在全世界的人类,其共同的祖先可能都是起源于非洲。

后来,这些早期的人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向全球各地迁徙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几次基因的突变,从而出现了欧洲人、美洲人、亚洲人等现代人种之间的不同。

过程看上去“差不多”,但是结果却会“差很多”,这一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人类自身的进化之中,也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之中。

有些人总觉得自己在执行工作时稍稍不到位并无大碍,殊不知,许多公司的战略在落实时走形变样,许多人的工作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都是因为每个人在执行自己的工作时都不到位的原因——一个由成千上万甚至数以百万计的个人行动所构成的公司(想想看,每个人每天要执行多少不同的行动),是经不起其中1%或2%的行动偏离正规的。尤其是当具体的工作行为和原定的标准要求南辕北辙的话,后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

我们之所以认为自己在工作时稍微偏离标准要求并无大碍,通常是因为我们只看到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一部分工作内容。但是,如果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偏离工作要求,结果会如何?

想想一支几万人的军队在战场上不听号令,每个人都各自为战会出现什么现象,你就能猜到当公司的每个员工都执行不到位时,公司会出现什么情况。

当然,有些人并不愿意站在公司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在他们看来,公司战略能不能实现,公司业绩会不会受到影响,都与己无关。自己就是一打工者,只要把工作做得差不多就行了。而且,如果一份任务完成质量要求的80%就能通过,为什么还要把它提高到100%?

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事实上,很多道理大家都懂,只是不愿意去实践。而不愿意实践的原因,又往往是因为它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和好处。

一个普通的员工如何才能获得晋升?靠业绩说话。但业绩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是“比较”。

哪怕你的工作业绩可以评到98分,只要还有人的业绩达到了99分,你就不是最优秀的。反之,哪怕你的工作业绩只做到了60分,但只要其他人的工作业绩都低于60分,你仍然是最好的。

工作业绩是做出来的,但也是比较出来的。所谓“矬子里面拔将军”,这就是职场晋升的秘密。

在国内的大多数公司里面,要想获得这种比较优势相对容易:只要在工作的时候不打折扣,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去做,你基本上就能脱颖而出。这并不是说执行到位有多难,而实在是执行不到位的人太多,所以稍微一用心,就能超越他们。

是否愿意把工作做好,能否执行到位,最大障碍不是专业技能与能力,而是心态。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有些人为什么连最简单的流程都执行不好。

一个把自己看的过于重要的人,会不尊重流程,从而不按流程执行。这类似于特权心理:有些人做普通职员的时候,低眉顺目,按部就班,绝不逾规矩一步,但一旦当上了领导,就趾高气昂,觉得自己可以凌驾于公司的规章制度之上,这就是特权心理。

还有一些人,虽然没有特权心理,但却恃才傲物,过于自负,总认为自己的那一套工作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所以也常常对公司的流程不屑一顾。

无论是谁,只要有了这两种心态的一种,就会离执行的正确理念越来越远,当然,离公司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远。对待工作的正确心态应该是尊重。唯有尊重工作,才愿意去执行。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宁波站 nb.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