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商业有两个基本的角度。一个是从企业角度,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强调怎么赚钱。因此对外要搞定客户,也就是搞好经营;对内要搞定员工,也就是搞好管理。另一个是从客户角度,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更多的是强调客户价值。这需要企业做到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更好的创造客户价值,另一方面是如何更好的传递客户价值。
但太多的企业习惯了从企业角度出发看待商业,而没有真正从客户角度出发,更不要说从用户角度出发了。当今天商业的权力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从企业主导变成客户主导乃至变成用户主导之后,怎么做企业的逻辑也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我们过去的思维习惯,否则一切将无从谈起。坚决的将企业角度变成用户角度,更确切的说法就是从企业赚钱角度变成用户价值角度,从强调对客户的经营模式和对员工的管理模式,变成强调如何创造价值和传递价值。
当我们真正从价值创造和价值传递的角度出发来审视企业的时候,真正的变革就开始了。前面有提到,互联网转型怎么想叫互联网思维,互联网转型怎么干叫互联网+。也就是说,互联网思维就是互联网转型的心法,而互联网+则是互联网转型的干法。而互联网+又可以从根本上划分为两大方面:价值传递的互联网+和价值创造的互联网+。
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当我们思考的不再是借助互联网如何优化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而是结合互联网从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角度对企业进行重新的审视和再造,这才真正意味着我们站在了互联网转型的正确的起点,这才有可能借助“互联网+”的风口让企业真正飞起来。
对商业的评判常常是结果导向的,一家公司之所以被追捧,通常都是因为他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之所以推崇阿里巴巴,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高达3000亿美金的市值,我们推崇小米科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创造了创业四年年销售额即过百亿美元、估值高达450亿美元的传奇。当然,大家除了关注特别成功的企业之外,对特别失败的企业比如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也是很有热情关注的。无论是失败也好,成功也罢,都是商业的一种结果。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的是产生这样结果背后的原因。而对原因的分析又分为两个层面,做法层面和理念层面。做法层面指的是分析那些公司具体都是怎么干的。而理念层面则是分析那些公司具体做法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本质规律。
但目前企业家在学习的时候广泛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过分关心那些领先的企业的具体做法,然后期望通过借鉴甚至直接复制的方式运用到自己的企业。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基本都是徒劳无功的,搞得不好还有可能适得其反。这一点我觉得陕西石羊集团是值得学习的,石羊集团是陕西省第四大民营企业集团,2015年1月份在该公司的年会上,我受邀面向其全体300多位中高层管理人员做了《互联网思维》的主题演讲。演讲之前董事长魏存成先生就期望说多讲一些互联网转型的理念而不是具体的做法。这一点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一般企业请我讲课确定主题和大致的方向就可以了,不怎么会提具体要求,如果要提的话,那一定是说要多讲讲好的企业的案例、多讲讲人家具体是怎么干的,好让他们有一个借鉴,而像魏总这样说要多讲点理念的事情印象中我还是第一回遇到。我猜测魏总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期望,是因为他深知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具体怎么做当然应该是千差万别的。就算是同样的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问题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具体怎么做也应该不断的变化和调整。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对具体做法做必要关注的同时,更多的应该关注做法背后的理念。也就是从关注做法层面升级为关注理念层面。
而理念又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原理原则,第二个层次是本质规律。比如柳传志先生在联想控股的微空间中叫被称之为“柳老头”,这是柳总个人向互联网转型的具体做法。他没有因为要向互联网转型了就学马化腾那样起一英文名,也没有像马云那样弄一花名(马云的花名叫风清扬),而是创新的给自己整了一个亲切的称呼叫“柳老头”。为什么他这么干?因为具体的做法常常是千差万别的,重要的是把握具体做法背后的理念。而他们三个人看似不同的做法其实背后有一个共同点:“不称总”。传统企业当中,大家见面常常是称呼马总、柳总的,但互联网企业当中通常都是不称某某总的。而这一具体做法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呢?是平等,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司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强调过去的等级关系而是强调更加符合人性的平等关系。当我们有了平等的理念之后,改变的可能就不仅仅是“称总”,而是尽可能的取消老板非工作需要以外的特权,比如停车位是不是不要特殊化?比如办公室是不是应该统一?比如开会的桌子是不是应该变成圆桌?比如交流时多用“沟通“少用”汇报“?等等等等。当然,平等属于理念中的原理原则层面。那么,相应的本质规律是什么呢?是企业一定要与时俱进,一切的做法都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是具体的做法一定要更加符合人性、要顺应人性深处的渴望。
而互联网转型怎么转,很显然也不应该停留在做法层面,而是要深入到理念层面。而看得到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一方面是从企业角度出发的,另一方面也是属于有形的做法层面。而我们接下来要讲述的看不见的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一方面是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另一方面也是属于无形的理念层面。很显然,从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层面探讨互联网转型,更加接近转型的本质和规律。当然,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如何把人组织起来,也就是如何构建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人员组织方式。因此,当我们从本质上探讨互联网转型时,就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价值传递的互联网+;价值创造的互联网+;组织方式的互联网+。具体内容接下来的三章将逐一为大家剖析。
作者何万斌,著名互联网转型专家,清华、北大等总裁班核心讲师。死磕互联网思维,决战互联网+,共建伟大公司。被誉为最具影响力的【互联网转型讲师】和【互联网转型顾问】。
2015年3月28日起,互联网转型第一课《何万斌解读互联网思维》全新升级为《决战互联网+》(互联网思维之后,互联网转型怎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