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别究竟由什么决定的?按世道笼统的说法,决定于一个人的能力。那一个人的能力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换句话说,决定一个人能力的根本能力是什么呢?思维力!即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原因很简单,生命所有的行为处事都首先面临一个怎么做的问题,这是思维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做事得有脑子。其次是,天下所有的复杂性问题都得想清楚、想明白了才能做好,这仍是思维问题。所以,怎么思考、怎么思维最为关键,因为最能有助于我们想清楚、想明白。这也是思维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参悟法”乃融通智慧学“系统禅悟法”最关键步骤,最利于思维梳理世道复杂性问题,直接提升一个人的综合思维力,也是禅学于世道的大机用,内蕴参禅顿悟法要。因为参悟法首先就是要能“参问”,即问问题。NLP神经语言程序学研究也说“答案就在问题里”。问问题本身即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思考方式,不会问问题意谓着不会思考。
问问题之前首先就要能起疑问、起疑猜,禅宗素有“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之论。起不了疑猜之人难入禅宗顿悟之门,其实顿悟之理在社会中成就事业也是一样。总体论每个人的生命时间大体差不多,谁能在有限的生命时间掌握更多学问或成就更大智慧,谁就更能掌控资源和自身机遇,谁一生的作为就更大。所以,社会中成就的关键实质也在于是否能入顿悟之道。
而人类社会成就学问与智慧的根本之道就是思维,本质上说,能否高效思维即是顿悟核心所在,换句话说,思维即是进入顿悟过程,只是用词不同而已。会思考懂思维的人越容易贯通各类事相、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道理,学问就越大,如用之于社会福报的获取,社会地位和财富自然也越易获得。如用之于生命真实真相的探究,自然入生命修为大智慧。
这点大译经家鸠摩罗什洞察得非常清楚,所以也将“禅”翻译为“思维修”,乃以世人时刻不离的思维为桥梁直接契入思维的心性源头,不走弯路,直截了当,所谓“直指本性,明心见性”。
那如何在世道成就顿悟之法,直接提升我们的思维力呢?
从参问开始,把答案问出来。如果问不出问题,有一个最简单实操的办法是先列出语法中所有的疑问词,将每类疑问词往里套。中文语法有哪些疑问词呢?何谓、什么(what)、如何、怎么(hao)、为什么(why)、哪一个(which)、谁(who)、吗、呢等等。疑问词能将我们需参问的事项即刻转化为问句、问题,进入问问题的状态,而且不同疑问词能将我们导入不同的思维维度,对我们掌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非常关键。从另一角度说,一个所谓不会思考不太会分析的人实际是难以掌控自己在想问题过程中深度和广度。
好比管理学中的领导之学,一些学员死记硬背一些有关领导学的概念化知识,其实当前所谓的各类学问均是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一系列相关问题得到的知识体系所谓学问。如你能迅速切入专家学者们的思维,找到内在的共性规律将他们研究的思路贯穿起来,你就能迅速解码该类学问体系。这就是“参悟法”内在的顿悟机理。
对于一个没有系统学过领导学的学员如要迅速掌握领导之学的学问体系,怎么用“参悟法”来解码以达到顿悟效果呢?
首先要明白人类既然用了“领”、“导”这两个符号的概念就有其内在的核心共义,所谓顾名思义。不需要记忆,直接在“领”、“导”两个字上入手参问即可。将疑问词套进这两个符号字中可以得到一系列问题,列出来:
何谓领导?——问的维度主要是指作为领导的标准。
什么是领,什么是导?——问的维度主要是领、导二字的源头本意。
领什么,导什么?——问的维度主要是领、导之对象。西方所谓的领导力之父赫塞博士的情景领导、情景管理对被领导者的R1、R2、R3、R4四种状态的对治思路主要是这个维度的解决方法。
如何领,如何导?——问的维度主要是领、导的过程和程序。
为什么领,为什么导?——问的维度主要是对领、导行为的动机和原因的探究。
……
所谓问的维度其实即是思考的维度。再将领导二字进行延展,其它相关问题如领导风格、领导形象、领导事项、领导口才等等,与上述核心问题合在一起就是当前关于领导的系统学问体系了。再加上古今中外政要名企的案例分析,如要全部转化成文字,就肯定是关于领导学的大部头权威著作了。学问就是如此生产出来的。
一门学问体系犹如一棵大树,有主干和枝叶。对于有头脑有学问的人,绝不会在旁枝末节上花费太多精力,一定是在系统的主干上思路非常清晰。全,可以沿主干、枝干清晰在细节上展开;大,可以统概全局明晰整个学问体系的当下定位与发展趋势。
以上关于领导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领导之学的主干,也即是领导之学的内在理路。所以,参悟法是通过问问题方式直接将需要学习知识体系的内在理路首先揭示出来,而且不需记忆,直接抓住需学知识体系的概念名词一步步问问题即可。既系统全面,又主次分明,更是深度思维而通道明理的最佳方式。
另外,“参悟法”的“参”,是什么意思呢?禅也是用这个参字,谓之参禅。稍有禅学基础的人都知道,禅不是学的,而是要参的,谁参?必须是自己参。究竟什么是“参”?找到其的源头本意就很清楚了。
如不清楚如何找,最好的方式是组词。如果很多词组均共有一个符号字,那必然含有这个字的共义,也即是其源头本意。因为为满足人类社会更复杂的沟通交流需求,文字学本身也有个进化发展的过程,基本都是以源头本意为基础进行延展。参字组词有:参加、参与、参考、参观等,其源头本意其实就是“加入进来”。
参悟、参禅等要用什么加入进来呢?生命之身、心!根本上用心即可。但世道生命之心已经被“业识”所蒙蔽和障碍成“性”了,所以,古圣先贤意识到这个问题后特别倡导性命双修。命,就是指生命这个肉体身,意谓“命体”。因为身体要能存活必须依赖吃食和呼吸,命字拆开即一人一口一鼻,反映的正是这个生命道理。
所以,世道生命之“用心”其实是“用性”,即不自觉地依照自己的业识、业性入二元思维态。用心的程度与思维的境界,与悟道及顿悟成效究竟有着怎样的必然?我们将在下一章节具体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