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圣先贤一直强调说“为学之道在于明理”,但很少人能真正理解其真实含义。
为何非要明理,不明理又会怎样?与我们在商业行为、企业经营中的智慧成就有必然关系吗?
好比我们学习了很多管理理论或是西方一些先进的市场理念,或是方法、工具,是否我们学了就等于学通了,学会了?怎么表示学通了学会了?
我们知道,所有的理念或理论体系,或是工具、方法,都是一个知识体系,只不过有些庞大些,有些小些,每个知识体系都具知识结构。
所谓知识结构之“构”不过是组成知识体系的内在原理或理路,即能将知识串起来的思路。这些内在理路包括知识体系产生的背景环境、市场原因、核心概念针对的问题机理、理念理论适用的时机、适用的条件、适用的人员、适用的度、资源配备等等。只有这些所具的内在理路都弄明白了,才能真正学明白、学通,才可能机用自在,所谓学以致用。
理念、理论、工具、方法等是为方便而相对固化的,相对死的概念体系,为人所用前可以相对独立存在,换句话说,可以被学习的、记忆的外在“死”知识,乃“术”上事务。至于如何用,用在什么地方、什么人身上,用在什么时机,用时对度的掌控则不是“术”本身的问题,而是必须时刻根据具体情况做动态把握的,这是“道御术”的问题,也是能力、智慧问题。
这个智慧决定于你时刻的、当下的,依据自我价值观做出的思维决断。因为决断时我们必须依据一个评判价值大小的标准,这个评判的价值标准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价值观。
我们之所以会体现出不同个性,根源正在于我们建立的与别人不同的价值观。但价值观为什么会按我们自认为合理合符逻辑的方式建立,最最根本还是决定于我们明理的程度,融会贯通道理、原理的程度。
越融通,价值观的局限性就越小,思维就越灵动,就如一位民间高人佛传老人一辈子唯独讲的一句法语“框住你的不是”破框开智一样,越打破价值观的框框,智慧就越高。
而融通的关键又首在明理明道,明道明理的核心又在明心见性。世出世法全是一个源头,没有分别。见下图“学以致用的根本智慧机理”。
所以,时刻之决断是别人无法教你的,无法代你的内在过程,完全在于你对宇宙、世间的领悟明理程度。这也正是佛家所谓的“内求”学习的智慧印证过程。
自我价值观越中正,越符合大道,得到的决断就越符合真实,越具最大最长远利益,智慧性越大,否则,不过是贪恋一时一地之价值得失的机巧方便,乃能力小智慧尔。
上面道理举个例子来说明就很好理解。
如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他们身边具很多智囊机构,包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面的各个研究所,北大、清华等知名院校的研究机构,所网罗的成员哪个不是行业或领域的权威或资深专家,当遇到重大国际事务需应对策略时,他们给到国家领导人的建议方案难道都会一样,结论一边倒么?如果都一致,领导人倒是相对好选择,否则,就难办了。
究竟选择谁的建议,最终是决定于外在因素还是决定于领导人自己一直以来形成的自我价值观?
谁能代替领导人做决策吗?这在古代叫做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只能揣摩、迎合、引导,是无法代替的,否则将意味着大权旁落,严重的将天翻地覆,朝代更替。
大道于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皆不相违背。领导人越明理,学问越融通,其价值观就越中正,其所谓的个性就越符合大道,其决断、决策的政策就越容易把握真正的最大最长远价值,所带给国家、人民的必定是无量福祉。这也是一个明君之所以为明君的根本之处。
企业则是个小国,企业领导人与国家领导人从管理角度来说并无什么本质差别,只是管辖范围、规模大小不同而已。合乎道才是自身及企业最大最长远的价值。所以,明道,修炼自身价值观才是所有领导人修为的根本所在。
而要修炼自身价值观,首先要能识得自身的当下性状,要懂得反观或内观自身价值观成、住、坏、空的生灭处,这既是一个在家人之世道、事业修为,更是一个人知“道”明“理”的见道过程,非常关键。
对于出家修行人,成佛、成仙的首要之处其实也在这里,否则,修为难以真正上路。为什么会这样,真求大道者可以参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