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圈子,依赖于长期不懈的积累,将课程感性化,最终表现为课程的张力!”
一、圈子
要想成为一名培训师,首先就应该尽可能地加入这个圈子里去。互联网时代,这些圈子一般都是开放的,包括QQ群、微信群、微博圈子,以及演讲协会、培训协会等社团。
参加线下活动相当重要,讲师分享、竞赛以及公益推广课等,都可以让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优秀讲师,并进而认识很多同道朋友!
二、积累
进入一个圈子是很容易的。但是,积累却相当辛苦的。这种积累就是将自己课程的知识点模块化、拓展深度。
现代人通过网络就可以获取到相关信息或知识。那么,凭什么他乐意听你的课呢?
通过一定时间的积累,课程知识点幅度及深度就不是网络信息所能涵盖的。在这种情况下,学员就容易认同讲师的课程,因为课程的内容非常扎实且有深度。
积累不是一撮而就的,平时通过微博、博客、朋友圈记录感悟,参加分享活动,接受一些反馈,不断地完善课程。
当然,积累也是课程的感性素材、人脉、粉丝以及经验的积累。
假如之前没有内训师的经历,这样的原始积累需要一到两年时间!
三、感性
培训师出去讲课一般讲一天或两天。如何在一两天内使学员不犯困,并保持课堂一定的活跃度,这就需要在课堂中置入大量的感性素材。
所谓感性素材,可通俗理解为“好玩的、可以参与的内容”。
互动是保持课堂氛围的最主要手段,这包括:
①将问题抛出去,让学员思考并进行回答。
②进行分组演练或分组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③让学员阅读PPT的内容或对知识点进行回顾等。
④进行书面答题或考试。
单单依赖互动还是不够的,课堂上还需要贯穿其他的感性素材,这包括:①游戏或健身操、②唱歌跳舞、③故事案例或打动人的图片、④视频、⑤笑话、方言、写诗、猜谜语、⑥最佳学员评选、发奖品等。
这样,课堂的氛围才会活跃起来!这些素材从哪里来,这就是第二点所说的“积累”。
四、张力
张力是课程的整体表现效果,即学员的一种“够味、够劲”的感觉,“够味”是指课堂生动活泼,“够劲”则是课堂节奏恰到好处,学员们掌握了精妙实用的工具方法及理论!
张力的来源除了前面讲到的课程深度和感性素材外,还有两个要素就是课程逻辑性和课堂呈现。
课程逻辑性是指整个课程是否按照一条主线索展开的,不同模块之间比例是否协调,以及案例等材料的运用是否恰到好处。
课程呈现,主要是指培训师在课堂上的状态表现,以及针对不同课堂的针对性表现。培训师状态一般是自我调节的结果,如讲课前休息好,饮食得当等。课堂的针对性,课前获得相应的学员信息相当重要,这样可为学员配置相应深度的内容、侧重点以及配置相应的感性素材等。
只有不断的打磨及实践,课程才会呈现出好的张力。而张力是学员们对讲师课程的最终评价!
尊重原创
本文首发于张坚老师的公众号~精益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