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维的定义,很多学者都从不同角度,如哲学、心理学、脑科学、逻辑学、语言学等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在20世纪80年代初,钱学森意识到思维对于人类活动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思维科学的构想,并对思维科学的体系进行了反复的探讨,使思维科学在当时中国学术刊物上频繁出现。自此,思维更是成为“思维科学”的代名词。
其实说白了,思维就是指人们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看待事物以及考虑问题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再往里走就是价值观,再往里走就是文化。我们平时说这个人有想法,或者他的想法与众不同,就是思维方式的表现。
国外称思维方式为“心智模式”。从字面意思我们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对人们的言行起着决定性作用,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我们常常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秉性之所以难移,就是因为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在支配着其言行,决定其性格。因此,要研究人的行为方式,首先要研究人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出了事以后习惯回头看,往过去看。人们教育那些失误犯错的人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至今,故宫中还有“敬天法祖”这几个字。敬天,就是尊重天;法祖,就是祖宗做过的事,后人照着做。敬天法祖,体现出对祖先的做法对老人做法的一种尊崇。这对知识的传承与学习,方法的传承与学习很有帮助。但是这种思维方式也会限制我们的思路,扼杀祖宗做法之外的无限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