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节开始,我们谈谈组织结构中的职位设置事宜。组织结构中的岗位设置问题,确实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但我的感受是,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不太重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一个事实是,组织中出现的很多管理问题,其实是和岗位设置不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一个企业内部是否具有就事论事的环境、工作效率是否高效、人际关系是否相对单纯等,本质上是组织的文化在牵引,而形成这种文化,则需要通过对内容的有效设计和执行来牵引,例如流程、制度、组织设计、岗位设计等方面。接下来,我结合自己这么十几年的实践经验,说说职位设置的事宜。首先说说企业中因为职位设置出现的一些问题。
1. 第一个是,十年前在无锡一家企业做项目。在调研阶段,发现这家企业的销售职能设置很有意思。整个销售团队也没有多少人,却还设置了好几个销售部,有销售一部、销售二部,销售三部。多设置几个销售部,好像也还可以理解,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基本上每个销售部的岗位设置是,经理、副经理、经理助理,然后还设置了助理经理。业务员呢,大概只有一到两个。一个部门五六个人,管理岗位就设置了四个,而员工却只有那么一两个人。然后问公司总经理,销售部的助理经理和经理助理有什么不一样,他也一时半会回答不上来,然后说了一句,都跟着我干了几年了,总得给他们个名分。想想看,这么多的管理工作者,谁来做业务工作呢。当时,部门经理回答说,他们全部都是业务员,都要做业务的,没有谁管理谁的问题,拿到订单就是老大。想想,这样的企业又该如何能好呢。而这种现象,我还遇到过不止一家企业是这样的,好些家企业都存在这种问题。
2. 第二个是,六年前在许昌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遇到的问题。该企业设置了太多的副总经理岗位,一个400多人的企业,副总的岗位就有9个,每一个副总管理的直接岗位还很少,多的三个,少的还没有,就是一个空的副总。偏偏这些副总岗位的任职者年龄也都不大,也就30多到40岁的样子,精力还非常的旺盛。这就出现了一个什么现象呢,几乎所有的副总,全部直接越级管理到部门下面的员工了,硬生生的将部门的经理给架空了。问到这些经理,他们也很是无奈。结果几年下来,副总基本上都在做经理的事情。而经理呢,这些经理之前都是在专业领域发挥的不错的骨干,所以才提拔上来的,这样一来,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些经理依然没有转型成功,还是在做之前的专业工作。想想,这样的情形,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该会产生怎样的负面作用。
3. 第三个是,前年在深圳一家企业做咨询。该企业规模也不小,设置了人力资源部,尽管该部门内部有十来个员工,但岗位却比较单一,基本上就两个岗位,一个人力资源专员,一个是人力资源助理。职责也没个准,一会干这,一会干那,好像每一个人都在干着人力资源管理的所有模块的事情。结果每个人都说很累,还没有学到什么技能。部门经理也说,他们部门的流失率比较高,给出的理由是招聘人力资源专业的人比较难。
以上提及的三种现象,在企业里是比较普遍存在的。正好三种现象,对应着三个比较典型的职位设置的问题,一是管理岗位的设置、二是副职岗位的设置、三是专业岗位的岗位设置。在提供这三个问题的解决思路之前,说说岗位设置的一些原则理论问题,这些原则有以下几条。
1. 因事设岗原则。从“理清该做的事”开始,“以事定岗、以岗定人”。设置岗位既要着眼于企业现实,又要着眼于企业发展。按照企业各部门职责范围及业务流程划定职位,而不应因人设岗;岗位和人应是设置和配置的关系,而不能颠倒;
2. 整分合原则。在企业组织整体规划下应实现岗位的明确分工,又在分工基础上有效地综合,使各岗位职责明确又能上下左右之间同步协调,以发挥最大的企业效能;
3. 最少岗位数原则。 既考虑到最大限度地节约人力成本,又要尽可能地缩短岗位之间信息传递时间,减少“滤波”效应,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和市场竞争力;
4. 规范化原则。 岗位名称及职责范围均应规范。对企业脑力劳动的岗位规范不宜过细,应强调留有创新的余地。但也不能随意性,岗位名称就和一个人的名字一样,具有严肃性;
5. 客户导向原则。应该满足特定的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求,以客户导向为中心;
6. 一般性原则。应基于正常情况的考虑,不能基于例外情况。例如,70%情况下这个职位需要多少工作量,多少工作强度等等。
下一节我们继续分享岗位设置的一些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