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幻莫测的时代,谁选对了做的事,并将其做好,谁就能应运时代,生存并发展起来;否则,将被时代所淘汰。
每个人、每个企业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纷繁杂乱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选取适合于自己的信息,并将其整合成要做的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对的事去做。因为,每个人、每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若没有选对要做的事去做,将浪费资源;做得越好浪费得越多,甚至可能使企业或个人一蹶不振,进而从此消失于时代中。
那么,如何才能选对事?目前,我们推行的愿景、方针目标以及QIT活动/QCC活动/提案活动之主题的确定均属于在选要做的事。推行中我们应用KSF(成功关键因素)分析、SWOT(强势、弱势、机会、威胁)分析、BCG Model、QFD(品质机能展开)、QC七手法、新QC手法、脑力激荡等工具与技术是为了选对要做的事,以确保做对的事。
做对的事,只能保证企业不会偏离生存的目的,但不能确保企业不被时代所淘汰,因为没有效益或效益不佳的企业没有竞争力,终将被同行打败。只有做对的事并将对的事做好,才能确保企业永续经营,成为“百年老店”。
如何将对的事做好?行动计划的制订为我们提供了一剂良方。行动计划包括:方针目标之行动计划,QIT活动对策实施计划,QCC活动对策实施计划,日常工作计划。方针目标之行动计划与QIT活动对策实施计划、QCC活动对策实施计划对大家并不陌生,但日常工作计划就常被大家所忽略。
日常工作计划包含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异常处理对策实施计划和日常工作安排计划。并不是所有的日常工作发现的异常处理对策实施和日常工作安排都要制订行动计划,这是日常工作计划常被我们忽略的原因。那么,什么时候才要做日常工作计划?一般若对策执行或工作安排会涉及多个人或部门时,做出书面的行动计划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
机器保养维护是日常工作,若没有形成书面的“保养维护计划”并经权责批准,就很可能会因为生产紧而拖延、甚至不做机器保养维护,导致机器故障,临时停机,不仅没有解决生产紧的问题,而且产生交期问题和可能产生其他安全问题或产品品质问题。这是一个日常工作安排的日常工作计划。
因产品结构异常导致配合间隙不符品质标准要求是常见的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异常,产品结构异常的处理对策是修模,若不做书面的“修模行动计划”去实施修模对策,就很可能出现修模完成时间一推再推,进而影响交期。
日常工作计划被忽略的另一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计划的质量及其严肃性、执行力。计划的质量是影响计划严肃性、执行力的根本原因。事实上,方针目标之行动计划与QIT活动对策实施计划、QCC活动对策实施计划也存在因计划的质量影响其严肃性、执行力的问题,导致大家对计划产生厌烦感,认为是一种累赘、多余的工作,最终成为一纸“应付的形式”——空文。
计划的严肃性与执行力依赖于公司各级领导的管理功能来实现,即通过各级领导将依“行动计划”执行工作列入考核其部属的重要指标,和将行动计划的工作内容列入他们的监督工作事项来实现。
计划的质量,必须依赖于团队的力量和正确的方法。
在专业分工(职能化组织)和信息爆炸的时代,单凭个人的智慧与能力已很难掌握现状,作出惊人之举。只有发挥团队作用,通过团队成员的参与,共享信息,碰撞智慧,才能全面掌握状况,形成创新之举。因此,脑力激荡成为我们制订计划的“功臣”,它不仅要有一个好的领导(计划负责人),更要有一班热情、开放、了解现状的工作执行者。计划不在是由某个领导或技术专家来制订,而是,由工作执行者、技术专家、领导(计划负责人)共同参与的团队来完成。
计划是为达成目标而决定需要做什么的过程。包括输入、输出和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三部分。
计划的输入是一个团队已达成共识的、明确界定的目标。目标的主题常常通过行动计划的名称来体现。
计划的输出包括:实现目标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每一任务完成的判断标准,完成任务所需的资源(资金、设备、人员、时间),任务的分工,以及一个有效的完成任务的时间进度表。计划输出一般用“行动计划表”体现。任务是指一个人在合理的可控时间内独立完成的工作事项。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是由计划负责人组织计划执行团队进行脑力激荡,完成“行动计划表”的过程。
明确计划的输入与输出,并灵活应用脑力激荡技巧是确保计划质量的关键。因此,只要大家认真应用脑力激荡技巧,在制订行动计划时,以输入为目标、输出为目的,就能不断提升行动计划的质量,发挥行动计划应有的作用,还“行动计划”一个清白——累赘与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