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其理论能指导企业决策者吗?在著名毛学家陈晓枫看来,这是行得通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他认为,“排座次、论人物、分
财务”——民营家族企业的3大关,“争权、邀功、控制军队”——毛泽东当年面临的3大难。
“政治与
经济两点之间最短的线恰恰不是直线,而是阻力最小的那条线。”陈晓枫从毛泽东的领导艺术中,抽拨出一条企业经营管理者最需要的智慧:打通最容易打通的环节,一切就顺水推舟了。
他一点一点地剖析、解说,从“四渡赤水”战役前后发生在毛泽东身上的事情说起,还原场景,还原一个真实的踌躇满志但却不得志的毛泽东。跟着他的解说,人们看到了一个运用商业智慧走出阴霾的伟人。
毛泽东的一生看起来像个传奇,一些战役漂亮得如有神助,比如四渡赤水。在退与进中权衡利弊,不仅与敌人周旋,也要与同志夺权。但总是有惊无险,波澜不惊。
陈晓枫认为,就是这种“逆境不是绝境,黑暗但不气馁,有艰而无苦,有灾而无难”的冷静坚定的心态帮助毛泽东走上了中共权力核心的地位。
毛泽东不是神,但他知道“乱而取之”,他理解“连横合纵,捭阖有度”,他提出“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
陈晓枫站在毛泽东的肩上,告诉企业家要“实而备之”,解释他所理解的“心胸决定格局”。他认为“要通经达变,当原则和目标发生冲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