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这两个词几乎是所有媒体写书笔下的常客,而“格局”更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深奥又浅显,明白又模糊的概念。
很多人在自己的观点里都说过这样的话:格局决定了人生,如果格局决定了人生,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格局呢?
格局到底是什么?
格是对认知范围内事物认知的程度,局是指认知范围内所做事情以及事情的结果,合起来称之为格局。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认知范围不一样,所以说不同的人,格局不一样。
格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不同的,当然决定格局应该也就不同,但是从最时刻的意义来理解,格局其实就是你的思想深度,眼界宽度和境界高度。
01 读过的书决定思想深度
三毛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读书是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一个动作,但是很多人可能在来来往往的途中将这个动作遗忘了,于是渐渐地远离了提升的那个阶梯。
曾经有这样一则故事:很久以前,一对爷孙在河边聊天。
孙子问:爷爷,你每天读书,记住多少呢?反正都要忘记,为什么还看?
爷爷慈爱地笑着说:去把装煤的竹篮拿来,孙子疑惑,但还是拿来了脏兮兮的竹篮。
爷爷又说:去河里打点水上来,孙子更加疑惑,但还是照做了。
很明显,竹篮无法装水,孙子气恼地问:爷爷,您到底要我干什么?
爷爷说:你再去试试。就这样反复多次,孙子也没能打来水。
爷爷这才笑着说:孩子你看看,这还是之前的竹篮吗?
孙子愣住,之前满是煤渣的竹篮,因为多次受到清水的清洗,已焕然一新。
爷爷这才说到:读书就如同竹篮打水,虽然清水从缝隙中流走,表面上什么都没得到。但在不知不觉中,人的心灵就像这竹篮一样,已经被净化得澄澈明亮。
读书,能够净化一个人的思想纯度,更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的思想深度。
这个世界上有三种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第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第二是装进心中的梦想,第三是读进大脑里的书。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更是会影响一个人的思考深度,在思想上决定了他格局的深度。
02 去过的地方决定眼界宽度
以前有这样一则故事:冬天,三个老汉一起蹲在墙角,一边晒太阳,一边大谈理想。
拾粪的老汉说: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下令这条街东面的粪全部归我,谁去拾就派公差去抓他。
砍柴的老汉瞪了拾粪老汉一眼说:你就知道拾粪,如果我当了皇帝,我就打一把金斧头,天天用金斧头去砍柴。
讨饭的老汉听完后哈哈大笑,眼泪都笑出来了,他说:
你们两个层次真低!都当皇帝了,还用得着干活吗?要是我当了皇帝,我就什么也不干,天天坐在火炉边吃烤红薯。
整天呆在同一个地方,无论眼睛视力多好,都无法看到远处的风景,你去过的地方会给你带来不同的体验,而在去往的过程中,更是一种对眼界的拓展。
去过很多地方,就会遇见很多人,就会发现很多曾经不一样的光景,眼界自然也会更加宽广。
“井底之蛙”永远只能看见井口那么大的天空,所以多走走,多看看,你就会发现原来的眼界改变了不少,你的格局也随着改变。
03 见过的人决定境界高度
以前听过这样一种说法: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 ,很多人来你的生命中只为了给你上一课。
是啊,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更是一个完美的自己,你见过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有什么类型的高度。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古语就告诉我们,你身边的人对你的影响更是大到无法想象。
工地上有三个建筑工人,他们在共同砌一堵墙。
一天, 一位记者到建筑工地采访,问了三人同样的问题:你们在干什么活?
第一个建筑工人头也没抬,没好气地说:“你连这个也不知道呀?我们在砌墙!”
第二个建筑工人抬起头回答:“我们在盖一间房子。”
第三个建筑工人一边干活,一边唱歌,热情地说道:
我们在盖一间非常漂亮的房子,不久的将来,这里将变成一个美丽的花园,人们会在这里幸福地生活。
记者觉得三个建筑工人的回答很有趣,就讲其写进了自己的报道。
若干年后,记者在整理过去的采访纪录时,突然看到了这三个回答。于是他带着好奇,想去看看这三个建筑工人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第一个人仍是一名只会砌墙的建筑工人。第二个人成了这支建筑队的队长,第三个人则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前两个人正在为他工作。
见过什么样的人,你看问题的境界也会不一样,最后制定的人生目标可能会不一样,而最后的结果更是会不同,你见过的人决定了你的境界高度。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想看什么样的风景其实是自己决定的,你选择什么样的地方,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这些都是对你的思想认知大有影响的,而你的格局更是会在你所经历的这一切中发生改变。
格局并不是不可捉摸,读一本好书,去一个好地方,见一群良人,你的格局也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