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是“一缺三”,虽然科研水平很高,但是产品转化能力、全球市场和制造业都不强。
我们投资的美国航天飞行器公司 Xcor 里只有区区 110 人,却能做出航天飞机这么复杂的产品。为什么?
因为它有大量的合作是外包的:起落架的设计与制造外包给美国一个专门做战斗机起落架的公司。
什么样的环境才能让一个只做战斗机起落架研发的公司生存呢?毫无疑问,它的产业生态要很丰富,市场也要足够大。因为就这么一个小项目,这家公司都有足够多的订单。
换到以色列,肯定没有这么好的产业生态环境和市场。以色列擅长做成单项冠军,但并不擅长真正的复杂协作。
如今的科技创新门槛越来越高,这意味着,越来越少的单项冠军能直接产品化,而是需要复合的协同研发。但是以色列的协同研发能力并不出色,所以它做的更多的是把创新技术和产品卖掉,而不是自己做大。
4
———
那么,中国人缺什么呢?
我们要学习美国的研发能力吗?目前来看必要性不强。美国的高新技术水平很高,中国人的研发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说实话,技术研发创新这个长板,全世界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不错,所以我们的选择余地也相对大一些。
我们其实更应该学习美国的技术转化机制,然后以我们自己的制造能力和强大的市场与别人对接。
这就是所谓的积木式创新。就像乐高积木,它们的所有拼插件的口径和标准都是一致的,就可以拼成非常大的玩具。
◇
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在哪里呢?不是以色列的创新能力,而是和国际标准的接口问题。
我自己印象颇深的是,我们投资了很多美国科技企业,带到中国来之后却往往发现,看似双方的需求都很匹配,但彼此说不到一处。
比如在商业合作层面,美国人谈如何才能保护知识产权,中国人说我很有钱;美国人问如何能放心在中国销售,不被抄袭和侵权,中国人说我们的渠道很强大。经常会有这样驴唇不对马嘴的情形出现。
强大和有钱不代表就懂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现在的机会很好,毕竟经济发展起来后有了足够的资本实力。
但是我们不要有穷人乍富心态,要懂得钱不是万能的,协作才是本质。这样我们才能和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结合,在整个创新生态环境里占据最重要的那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