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 话说门业企业如何顺利过冬
2016年春节刚过,前几天我国南方地区就迎来了一场“三月雪”,瑞雪兆丰年,但对于今年来说,我们的实
体经济却未必是春暖花开的景象。我给大家提三点看法:一是分析经济大趋势,二是打好管理组合拳,三是勤练内功度寒冬。
一、经济趋势分析
我们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近期出现的经济减速的原因:
第一,外部因素:经济危机之后,世界整个经济在收缩,中国也不例外,因为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据统计,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间,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1/3,而现在开始变成负的了。
第二,内部原因:国家经济发展到今天,也会面临一个结构转型。我们的工业化进行了将近三十年,到2012年的时候,基本上达到了顶峰。经济学上的一条规律,当工业化发展到顶峰之后,财力物力就会向着比较低的生产力部门转移。我们工业部门是生产力最高的部门,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转向服务业,服务业的劳动价值没有工业高,这样也会使得我们经济增长减速。
第三,周期规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避免这个经济周期,只不过经济波动大小不一样,周期长短有别而已,中国的经济波动比较起来剧烈一点。从1992年南巡开始,我们基本上经历了四次大的周期,两次上升、两次下降。第一次上升是1992-1997年,我们的经济上升非常快。1997-2003年我们的经济处于下行状态,那一段时间,是我们国家经济非常困难的时期。2004-2012年这段时间,是我们经济飞速发展的时间,是有史以来我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几年,所以在那个时候,我们有一句话就是“即使是猪站在风口上也会飞起来”。现在是不可能了。
推算起来,过去的经济周期大都是七年,这样算从2012年开始,我们下次的这个周期才刚刚开始。所以2016年大家要准备过一个苦日子,可能会是这一轮经济调整最困难的一年。
二、打好管理组合拳
最近两年来,政府连连打出组合拳,从顶层设计开始,连环出招,稳扎稳打,希望能顺利过冬。第一套组合拳,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第二套组合拳,2016年3月5日,李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我们来看看,第一套组合拳。
首先看“去产能”:
我们有些过剩产能的行业,比如钢铁、水泥、煤炭都要去产能,与此相关的一些行业,也要跟着收缩产能,国家已经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从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的精神来看,这个去产能的力度非常大,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是我们做钢门的,我们的钢材原材料成本,受市场影响非常大,比如这个月的3月6日,市场上的钢材价格从白菜价500左右一直猛升到1600元左右,而且还会起伏不定,所以门业的朋友们,一定要做好“工程预付款和工程进度款”的控制以及市场价格灵活调整工作,让客户、供方都能接受,这项工作千万马虎不得。
第二是“去库存”:
这主要是针对房地产行业来讲的,我们一线的房子在暴涨,特别是深圳房价暴涨,这事说明现在投资机会少了。大家有钱,你要投资要到少数地方。深圳是被投资者看到是“价值洼地”,就冲上去了。但在广大二三四线城市,库存量非常大,要消化起来是极端的困难。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农民进城,希望农民把多余库存消化掉。李总理说要解决三个一亿人的住房问题,即已经进城的一亿人,还有棚户区改造的一亿人,还有新进城一亿人的住房问题,这是一个绝佳的难得的机会。我们中小制造业,要在这块蛋糕上多做文章,把市场细分,发挥我们中小企业灵活善变的优势,别总想做大做强,我们要做精品,做我们自己的专长,继续努力去巩固和开拓二三四线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市场,去找市场的空缺。
第三是“去杠杆”:
说白了,就是清理三角债,国家的任务非常艰巨。这也会对我们的中小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大家要有心理准备,牢牢把住自己的小金库,绝不能因三角债而断掉了资金链,营销部、各经销商,一定要按合同办事,遵守合约,讲求信誉,睁大眼睛识别不良客户。
第四是“降成本”:
国家会有一些结构性的减税。这次特别提出来,要在我们的传统领域进行减税,甚至要减增值税,这是一个利好消息。尽管具体的政策没有出来,但是方向已经确定。作为制造业的一个特殊行业,我们门业要在这方面做好财务统计和税务统计工作,争取在税务方面得到国家的实惠政策的扶持。
第五是“补短板”:
就是要把我们的一些“供给侧”的短板给补上。有些传统的供给还不够,我们要补齐短板。针对我们制造业来讲,表面上我们产能过剩,但实际上,只是那些粗制滥造、山寨型的低劣产品过剩,而优势产品、高中档产品则是我们的短板,要补上这块短板。前阵子,大家跑去日本买马桶,就是一个例子,不是中国没有马桶,而是没有满足高消费这类人群的优质马桶。以前由于盲目扩建,很多低廉的门大有市场,现在不同了,需求的方向变了,是补短板,所有我们门业制造工厂,不能太多去考虑做哪些同质化的低廉门,我们要做特色门,个性化门,以适应短板的需求。
接下来,我们看看第二套组合拳。
第二套组合拳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第一拳,开展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定制是用户介入产品的生产过程,将指定的图案和文字印刷到指定的产品上,用户获得自己定制的个人属性强烈的商品。比如,我们把公司的品牌,印制在我们特别喜欢的某品牌的白酒瓶上,这种白酒不仅成为我们的形象代理,更能满足我们的一种喜悦心情。
个性化定制代表的是一种“了解自我、满足自我”的生活方式,可以与奢侈无关,但一定代表了定制者的审美情趣与独特的生活主张。与此同时,个性化定制也让更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了个性消费带来的尊贵生活体验,可以预见,“私人定制”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解定制,选择定制,才能真正与时代同行,同时也能引领出一批优秀的个性化定制产业来。
第二拳,推行柔性化生产:
柔性生产是针对大规模生产的弊端而提出的新型生产模式。所谓柔性生产,即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作方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改革,使生产系统能对市场需求变化,作出快速的适应,同时消除冗余无用的损耗,力求企业获得更大的效益。计算机及自动化技术是柔性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硬实力;管理、人员和软件的综合柔性化,是实现柔性化生产的软实力。
柔性化生产,是近些年来大多数产品密集型制造企业所极力推行的一种生产形态。由于受市场变化、顾客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顾客交货期的遵守、生产成本缩减等因素的驱动,传统大批量“经济”生产方式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变革,在大多数制造性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汽车行业尤为突出。作为门业制造行业,国内几家规模型的企业,也已经在推广中,比如步阳集团等。柔性化生产不仅仅大企业做,中小企业更应该做些实际的基础工作,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先从管理思维上培养柔性化生产的意识,通过小改革、小创新,实现柔性化生产的“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变化、降低损耗,获得更大效率”这个目的。
第三拳,培育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其他企业热衷于“圈钱、做死某款产品、再出新品、再圈钱”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
我们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为什么搞不好?原因虽然很多,但最终可以归结到一个方面上来,就是做事缺乏严谨的工匠精神。特别是我们门业的工厂,目前还有一些这样的现象:门是靠“背”出来的,管理是靠“吼”出来的,这类企业如果还在原地踏步,不求进取,肯定会在这一轮经济风浪中被自然淘汰掉的。
三、勤练内功度寒冬
借用马云先生的一句话:经济形势相当不好。暴风雨来临,冒雨不如躲雨!
我认为,对于我们中小制造型企业来讲,冒雨,就是“乱跟风”,不切实际地盲目转型,盲目升级;而躲雨,则是“拧毛巾”,脚踏实地地勤练内功,夯实基础,在自己的产品上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我个人认为,只有向管理要效益,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培养工匠精神,这才是我们这类企业突围的务实之举。
练内功,要做到: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学会运用O2O模式,落实线上推广,狠抓线下服务;二个基本点,一是控制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二是提升品质(产品品质、服务品质)。
笔者开发的《生产效率提升宝典》系列课程,以100多家工厂实际改善案例作为素材,以提升生产效率为目的,全面系统地分享制造型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模式,包括:如何通过流程化管理,打造企业生存营盘;如何运用中国式精益管理《纵横控制法》,提升企业执行力;如何打出《生管组合拳》,提升生产效率;如何通过“一招四拳”制胜法,建立高效的企业营运系统。
------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