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以色列,你首先会想到什么?哭墙?死海?犹太宗教?
26日即将赴以色列进行访问交流,临行前先到以色列驻华大使馆听以色列驻华大使马腾在乌干达奔袭解救人质的故事。马腾先生是特种兵出身,也曾经是一名战斗英雄,1976年恩德培机场的人质营救事件,也是他引以为豪的一次战斗经历,几十年过去,他平静的讲述中还是能略微捕捉到那些血腥而紧张的回忆。
说到以色列,在去使馆的路上,出租车司机是位大姐,一听我要去以色列大使馆,就开聊了“我前两天拉一个以色列的小伙子,中国话讲得倍儿溜,我问他'你们那儿还老打仗不?'他说现在也都挺和平了。你说真的假的呀?”
大多数人对以色列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战争、宗教的层面,确实,以色列是一个几乎人人都有参军经历的国家,就连女性,法律也明确规定18岁以上的女青年有服兵役的义务。不过马腾先生说,以色列人的理念是依靠自己、依靠创新。
说到创新,这可能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未曾关注过的以色列了。马腾先生曾任以色列科技部长,据他介绍,以色列用于创新科技的投入居世界首位,有趣的是,他给我们介绍的一些医药科技方面的研发,灵感都是来源于战争,“一个胶囊,它的药效好比一枚导弹,在你的身体里就炸开了。”非常有趣的比喻,但还是能看出战争为以色列人培养出的思维习惯。说到这儿,使馆的以色列工作人员perri给我补充介绍说,其实他们的很多研发创新最早就是为了服务于战争。
说起以色列的创新产品,比如我们现在每天都会用到的U盘,当年关于它的发明者到底是中国人还是以色列人曾有争论,后来虽然中国注册在先,但以色列人一直骄傲的认为这是他们的发明。
有人说,因为以色列不是一个把失败看得很重的国家,所以受得起失败的打击,在创新研发方面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
聪明、执着、又有点自傲,还未去到这个国家,现在我对以色列人的认知是如此的,同时又带着深深的好奇,渴望近距离接触这个用战争思维来生活的国度。
一个人真正竞争力,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对于国家而言,或许也是如此。但接下来的时间里,还是会尽可能的去探访这个犹太民族的精神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