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奭[shì]》
周成王继位天子后,任命召公(君奭)担任辅佐大臣太保、周公担任辅佐大臣太师。召公和周公共同辅佐周成王,成为周成王的左右手。召公对周公有误解,一时不高兴跟周公说话。周公主动找召公谈心。史官根据这个事实写了《君奭》。
(以上是序文)
周公先派人向召公转告了自己的想法。
周公是这样说的:“君奭[shì],因为末代商王不善,上天把国家丧亡的灾祸降给殷商国,末代殷商君王失去了贵为天子的福命,我们大周国接受了天子之位的福命。我不敢自作聪明地说:我们大周国开始承担的天子之命,会永远是美好而幸福的命运。如果确实是上天帮助诚信的人,那么我也不敢自作聪明地说:我们大周国的天子之命最终会产生不吉祥的灾祸。
啊,您已经说过:一切美好结局要靠我们时时刻刻做出来,我也不敢心安理得地享受上帝赐予的福命,不可以不去永远想到上天奖善罚恶的威严,不可以不去想着我们的民众渴求安定和幸福,不要把自己的过错怪罪到别人头上,也不要怨恨上天,要想着正是人的行为导致了一切的结果。
在我们的后代那里,那些继承天子之位的子孙,如果他们确实做不到敬畏上天、恭敬民众,在朝廷和国家了丧失了先王德政的光辉,不知道天命奖善罚恶的法则是不变的,不知道上天不会过分相信一个人,于是就这样丧失了天子的福命,不能够长久地保有自己的福命。因此,要继承前人的光辉事业和天子的福命,就必须恭敬、贤明、施行德政,做好今天的事。
我这个无知的人,对您所说的这些话没有什么能够改正的,我安全赞同您说的话。您说的话是为了教导我们的后代子孙,您是把前人德政的光辉施加到他们身上。您又说:上天赐给的福命不是专给一个人的。我们要走的道路,就是一心考虑着把周文王的德政延续下去,上天不会舍弃的是周文王接受的以德政安民保民的天子使命。”
召公听人转告了周公上述的想法之后,主动跟周公见面,又当面听取了周公的想法。
周公说:“君奭,我听到的事实是,从前,殷商国的成汤王接受上天赐予的安定天下的大命,在那个时候有像伊尹那样的贤臣辅佐他,君臣都能够感知领会伟大的上帝的旨意。在成汤王的孙子太甲王继位天子的时候,有伊尹这样的贤臣继续辅佐。在太甲的孙子太戊继位天子的时候,有伊陟[zhì]、臣扈这样的贤臣辅佐他,能够感知领会上帝的旨意,又有大贤臣巫咸帮助治理国家。在殷商第七世天子祖乙当政的时候,有巫贤这样的贤臣辅佐。在殷商第十一世天子殷高宗武丁当政的时候,有甘盘这样的贤臣辅佐他。一般来说,各个朝代都是这样。有这样的敬天保民的治国传统,保证了殷商国得到很好的治理,因此,殷商时期的礼制规定君王祭天时以先祖配祭,这个礼制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代。
上帝维护天下民众安定幸福的生活,靠的是有敬天保民的纯一之德的贤人来帮助君王。正因如此,殷商国的百官和王室的家族成员,没有人不施行德政,懂得体恤民众疾苦。何况是基层的办事官员和各诸侯国的官员,自然都奔走效劳。所有这些大小官员,都是根据他的德行是否与职务相称而加以举荐任命,正是因为用这样的法制对他们进行治理,所以,天子有政令和政事要施行到四面八方的民众,就像占卜一样,没有不是得到了广泛的信任和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