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到今天,到了一个转折点:要么陷入低利润、低竞争力,随时可能被市场淘汰;要么正视生存危机,下决心建立高赢利、持续赢利的一流企业商业模式!
1.1企业成本越来越高
2012年,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和人力资源研究所牵头组织的《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报告》称,选择“人工成本上升”的企业经营者占75.3%,连续三年排在所有选项的第一位。
2013年,英国主要基金管理者—天利投资的基金经理称,中国企业成本持续上升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中国企业成本持续上涨,利润率明显下滑,情况令人担忧,部分行业的竞争力下降,市场占有率更被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所抢占。
2014年《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认为:利率市场化,会推动中国金融机构负债成本上升,并将在货币政策稳健偏紧和融资供求关系相对偏紧的条件下,推动银行贷款利率水平上升,从而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
从2013年信贷市场运营数据来看,年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比年初上升0.42个百分点;执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则上升3.66个百分点。
从银行业动向来看,2014年上浮比例会大幅上升。从社会融资全口径看,信托、委托等渠道融资利率超过10%的状况比比皆是,15%左右也是常态。
近年来,我国在环境保护领域的投资额一直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2004-2008年,环境保护的年投资额分别为1908.6亿元、2388.0亿元、2566.0亿元、3387.3亿元和4490.3亿元,占同期GDP比重分别为1.19%、1.30%、1.22%、1.36%和1.49%。换句话说,我国在环境保护的投入一直在增加。
根据国际经验,当治理环境污染的投资占GDP的比例达到1.0%-1.5%时,可以控制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当该比例达到2.0%-3.0%时,环境质量可有所改善。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们的环保投入还只是处于控制污染恶化阶段,环境质量改善的程度还远远不够。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加大环保资金投入。
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难题在于:
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家底并不厚,在当下企业急需把更多的钱花在其他领域。企业一旦在环保方面投的钱多了,就会减少研发、销售、品牌方面的支出,这些支出对企业来说比环保更为重要。
1.2赢得客户越来越难
过去十年,中国市场一直延续了供过于求的局面。早在2004年,中国商务部就发布了“供过于求”的调查报告:中国国内市场70%以上的商品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特别是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关系密切的工业品供过于求的比重仍高达84%。从总体上看,一些行业投资的过快增长,产能迅速增加,社会供给能力在短时间内超过需求增长,从而形成产能的大量过剩,导致这些产品供过于求。
十年后的今天,综合考虑到产品的价格、质量、服务,可以说,伴随市场上各类商品的极大丰富,中国市场上几乎100%的商品都供过于求了。因此,今天的市场,是消费者和客户在挑选企业,因此企业如果在价格、质量、服务和宣传等任何一个方面比不过竞争对手,就会失去客户和生意。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如何将产品和服务推广给目标客户?如何维护和提升实体店的业绩?如何成为赢利的电商?如何满在信息过剩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难题。
广告媒体越来越多样化,潜在的客户很可能一边在网上看新闻,一边通过网络电台听节目,一边用即时通讯软件和朋友聊天,还要时不时被弹出的广告窗口打扰……加上大量自媒体的出现,大众传媒市场正在瓦解成一个一个“碎片”市场。从营销的角度来说,碎片化的趋势导致市场过度细分,广告成本过高。
如何从面目模糊的庞大社会大众的总体中,分出清晰的有个性特征的小族群来?如何将有着同一价值追求、生活模式与文化特征的众多个体,以某种传播手段和渠道平台聚合到一起?
由于卖方市场的产品供应极大丰富,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频繁,导致顾客越来越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个性化产品。在碎片化营销时代,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已经不再是什么核心竞争优势,便利性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影响日渐严重。
依靠单一渠道或专属渠道来销售产品,那是传统的营销手段。碎片化时代呼唤渠道创新、渠道组合、线下渠道和在线渠道的呼应。
企业拥有的关键资源,对内来说是自有技术;对外来说是忠诚客户群。
但是,由于企业的管理混乱,也由于企业外部竞争对手的不断进步,导致宝贵的老客户的流失(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
导致客户流失的企业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
1.企业内部员工流动率高。大多数情况下,员工们离职是因为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对待,没有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员工的流失,直接导致客户流失,因为客户就是喜欢长期跟固定的人打交道。
2.客户管理混乱,客户政策不公平。为新客户提供折扣或奖励通常是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客户可能很快抱怨:他们的忠诚没有得到奖励的事实。要用心维护好已有的老客户,因为他们不但会重复购买,而且会转介绍其他人。
3.产品种类过多,不同的产品之间缺乏强劲的相关性。企业应当把品牌和少数产品联系起来。少就是多,产品种类越少,卖的就越多。
4.太过于关注价格。成为低成本的供应商是一个竞争优势,但更重要是要提供最佳的价值,因为客户价值是可以不断创造出来的。
5.不讲诚信。坚持兑现你对客户的承诺,这永远都是第一位的。如果客户遇到了问题,要授权每个员工:就像对待你的母亲,立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1.3缺乏持续购买的忠诚客户群
产品的同质化现象,已经困扰中国企业很久了,到现在,服务的同质化现象又严峻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令我们的企业经营者们困惑不已。更令人担忧的是,服务的同质化现象已不再是什么个别的案例,而已明显地成为有目共睹的现象了。比如,产品的售后维修、回访及服务热线的设立等,基本上是在常规化的范畴之内,与竞争者相比较,缺乏特色,又没有创新。
企业的发展,依赖的是产品的特色和服务的特色间的良性互动,产品的特色是基础,服务的特色是策略,两者间的有效结合,才能创造出满意的市场效益。
企业要注重服务的人性化与专业化,建立严格的培训机制,在对服务人员进行深度培训,以企业自身的优势为基础,实现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顾问化。
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实现高速增长,归根到底源于中国人的勤奋、智慧和节俭。可以说,改革开放以来,正是以中华民族的这些优秀品质为基础,依靠人口多的中国市场,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国家经济实现了迅速崛起。
同时,我们大规模地吸引和利用了国外的资金和技术,与勤勉、智慧又廉价的劳动力相结合,便源源不断地生产出物美价廉而极富国际竞争力的各种商品,既满足国内需求,更使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节俭品格也得到了尽情发挥,人们将不多的收入省吃俭用,尽力储蓄创业,又使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力量。
但是,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人工工资的快速上升,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中国企业要进一步发展,怎么办?惟有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产品质量和附加值的最重要、最基本途径。
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也是技术创新,甚至是一条捷径。但这只是追赶,而不是超越,要实现自主经营,必须主要依靠自己的技术创新。核心技术、重大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即使是一般技术,也只能跟在别人后头。
据测算,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足百分之三十,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水平。
我国对外国技术依赖度超过百分之五十。而美国与日本还不到百分之五。
我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3/4的大中型企业研发投入只有营业收入的1%左右。而国际经验认为,企业的研发费用占其销售额的2%,企业才能基本生存,当达到5%以上时,才具有竞争力。
谁贴近了用户,谁最终就会赢的客户。谁忽略了用户的体验,就一定会失败。良好的用户体验才能提高购买转化率,才能让用户更多的光顾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不是光靠着广告来吸引用户的光顾,而是靠我们产品和服务本身带给客户的满意体验来吸引他们。
用户体验,强调的是卓越的客户服务和产品价值。用户体验是围绕产品的一整套体验,包括设计、制作、生产、营销、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各个环节。
用户体验,要满足用户和客户的好奇心、学习能力、竞争心理、便利性、节省时间、动手的乐趣、感情关注、多种选择、美感、趣味和喜感。
再就是,要关注和研究消费心理。例如,研究结果显示,强调‘时间”的广告不仅吸引更多顾客,顾客愿意支付的价钱也要高得多,顾客也会更加享受产品之乐。而强调“金钱”的广告,让消费者更偏重于产品成本的不利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