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职场人群中,慢性拖延问题影响到25%的成年人。超过95%的拖延者希望减轻他们的拖延症状,因为这令他们感到表现不佳,职场发展不尽如意。在心理学研究中,拖延是一个“由多种心理原因构成的复杂行为表现。”接下来,笔者再分析第二种拖延的表现。
表现二:害怕面对失败
“我宁愿被人认为做事情没有尽心尽力,也不愿意给人说我没有能力、胜任不了这份工作!”拖延,只是为了回避一个面对承认自己失败的窘相。虽然失败并不一定会发生。
朝华是一名年轻律师。学业优秀,起点高,带着无比的自豪,他能脱颖而出进入了这家颇具名望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不久,精英圈的工作氛围,让他开始用拖延策略来面对工作。上面的那句话就是他的心声。在他看来,学校成绩证明他具备做律师的能力,但事实上这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律师吗?通过长时间拖住不写案件小结,他回避探测自己的实干潜能。如果他表现强差人意,失败的打击让他非常害怕,以至于宁愿拖拖拉拉,也不愿意面对自己表现最佳而得不到充分的评价。
拖延者对“失败“有2个假设信念:1、我做的事情失败直接反应我全部能力;2、我的能力反应我的个人价值。
就如形成一个公式:自我价值感=能力=表现。
事实上,拖延者往往把某件事的能力=全部自我的评价,而其他因素却被忽略了。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由单一因素决定时,问题就产生了。拖延打断了能力与表现的等号。表现不等于能力,因此如果别人的评价不足,也可以以拖延为借口,说自己未尽力。让拖延安慰自己。让他们相信潜力是出色,值得期待的。
宁愿选择承受拖延的困扰,也不愿直指真相,回避他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以保护自尊和自我价值。
这就是选择拖延的另一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