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计划。这里的最终产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它要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型号。这里的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日、旬、月。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它是独立需求计划。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了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粗能力计划Rough-cut Capacity Planning(RCCP)
粗能力计划(RCCP)是用来检查MPS计划的可行性,它将主生产计划转换成对相关的工作中心的能力需求,计划对象是针对设置为“关键工作中心”的工作能力,它一般只考虑每月生产计划的变化。粗能力计划的建立过程一般是:
①建立关键工作中心的资源清单
②进一步确定某工作中心的各具体时段的负荷与能力,找出超负荷时段
③再确定各时段的负荷有哪些物品引起的,各占用的资源情况如何,然后平衡工作中心的能力,同时要总体平衡MPS的最终产品的各子件的进度(可初步平衡,详细的平衡在物料需求计划与能力需求计划时制订进行)
三、时段、时区和时界
时段(Time Period)。时段就是时间段落、间隔或时间跨度,划分时段只是为了说明在各个时间跨度内的计划量、产出量、需求量,以固定时间段的间隔汇总计划量、产出量、需求量,便于对比计划,从而可以区分出计划需求的优先级别。可以用年、季度、月、天等为计划的时段,一般计划中天为最小时段,如果以天为时段则称为无时段。
时区是说明某一计划的产品(物品)在某时刻处于该产品(物品)的计划跨度内的时间位置。时界可以认为是时区的界限。为了更好的说明时区和时界的概念,我们用某产品的单次生产计划在时间上分布来解释。如图表(1):
|
上图中坐标轴为时间,单位用时段表示。当前时间假定为时段1,产品的总装配提前期为6个时段,采购提前期为7个时段。现订单要求在时段21完工,那么时段1至时段8处于时区1的时间跨度内,时段9至时段15处于时区2的时间跨度内,时段16至时段21处于时区3的时间跨度内。在时区3产品处于计划期,时区2产品处于采购期,时区3处于生产加工与组装期,于时段21完工入库。
需求时界:时区1于时区2的分界点。若时段超过需求时界,则需求依据实际合同,计划已下达及执行,计划变动代价极大,很难变动。产品已经投入生产,装配已在进行,变动需由厂领导决定,应该尽量避免更改。
计划时界:时区2于时区3的分界点。若时段超过计划时界,则依据合同与预测需求可以取:合同、预测、合同与预测之和、最大值。计划已确认及下达,变动代价大,系统不能自动变动更改,只能由人工干预。
在计划时界之前,也就是上图的时区3阶段计划以预测为主,或取预测与合同的最大值。计划允许变动,无代价。系统可自动更改,计划员即有权可进行更改。
四、主生产计划制定的流程
|
主生产计划(MPS)的来源是销售计划,也可以是合同、预测或综合计划。主生产计划的时区(即计划的最小单位)不应大于周,使得低层物料可以有好的相对优先级。如果计划时区拖长到一个月,那么当知道了整个时区需求什么时,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 ,有些企业甚至按天描述主生产计划。MPS的制定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制定中进行粗能力计划的运算,不断的平衡关键能力,,最后审批确认,进入物料需求计划的制定过程。运行流程如图表(2)。
五、主生产计划需要准备的数据:
1. 物料资料,特别是提前期、来源、类别等
2. 工作中心数据,特别是生产能力
3. 物料清单
4. 工序
5. 生产线
六、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解决如下问题:
l 各个物料经过哪些工作中心加工?
l 各工作中心的可用能力是多少,负荷是多少?
l 工作中心的各个时段的可用能力与负荷是多少?
七、投入产出控制
投入产出控制(或称为输入/输出控制,input / output control-I/O)是衡量能力执行情况的一种方法。投入产出报告即I/O报告是一个计划与实际投入以及计划与实际产出的控制报告。I/O计算主要生成某一时间段内各工作中心的计划投入工时(台时、能力标准),计划产出工时(台时、能力标准)等其它信息。
投入产出报表分析
计划投入 > 实际投入,加工件推迟到达
计划投入 = 实际投入,加工件按计划到达
计划投入 < 实际投入,加工件提前到达
实际投入 > 实际产出,在制品增加
实际投入 = 实际产出,在制品维持不变
实际投入 < 实际产出,在制品减少
计划产出 > 实际产出,工作中心落后计划
计划产出 = 实际产出,工作中心按计划
计划产出 < 实际产出,工作中心超前计划